餐廳

|共155篇|

Moyashi:價值 6,700 萬的壽司

之所以壽司郎如此執著追究,是因為事件關係到迴轉壽司業界,甚至現行飲食業界的生死存亡,所以企圖透過巨額賠償金杜絕事件再發生,把世界扳回「迴轉壽司是安全」的狀態。以個人教訓來說,相信那名少年不會再犯,但即使判出天價的罰金,今後事件數目也許會減少,要完全杜絕則恐怕效果非常有限,頂多只是延遲下個案例出現的時間。

即使方便,也只能捨棄的 QR Code 點餐

QR Code 點餐曾被視為餐飲業的未來,現在卻不再受餐廳老闆、顧客及服務員歡迎,他們認為這讓用餐失去樂趣,也為不諳科技者帶來不便。「紐約時報」專文指出,美國不少餐廳曾在疫情期間使用 QR Code 點餐,後來陸續轉回紙餐牌,原因是即使科技帶來方便,但餐飲業仍是講求人與人接觸的行業。

呂嘉俊:香港經典西餐廳 —— Amigo 不可能複製

近 10 年經常聽到餐飲業人士慨嘆香港難請人,要找一位服務貼心的侍應,更是難上加難。每聽到類似的話,我便想起跑馬地的 Amigo 餐廳,一家開了 50 多年的老牌餐廳,內裡的侍應員工全部都是活字典,不少都年過 70 歲,在餐廳內一做就是 40 至 50 年。

Moyashi:計劃性中伏

台灣的「地雷」,如果翻譯成香港粵語,最接近的詞語應該是「中伏」。你首先需要有期待,然後結果與期待有落差,那種委屈與失望的情緒狀態才是所謂的「伏」或者「雷」。如果你本來就沒有期待,甚至極端例子下,期待是負值,就會求仁得仁。那本來就不是雷,也沒有伏。

呂嘉俊:餐廳再美,廁所都會露底

不知道香港大部分的餐廳老闆,是否把心神都放在食物和環境之上,用餐範圍裝修得美侖美奐,食物精細,服務貼心,一整個晚上的進食體驗非常完滿,但一進入廁所,便皺眉頭了,地方極細,衛生程度差,跟用餐環境是天堂與地獄之別,叫食客不知用甚麼心情面對。

借錢都要比貼士?失控的美國小費文化

小費源自英國,不過現今談得上「小費國家」的卻是美國。當地人日常生活離不開「畀貼士」,早前就有一名女侍應在 Twitter 批評一群歐洲遊客,消費 700 美元卻只給 70 美元小費。美國標準小費並非如歐洲般「加一」,事件純屬文化差異之過。不過近年就連美國人,也開始不滿本國的小費文化。

日本蛋供應不穩,餐廳菜式愈見減少

烏克蘭戰爭持續,雞飼料及燃料費增加,全球雞蛋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加上禽流感肆虐各地,更令雞蛋供應出現不穩。從去年 10 月尾開始,日本爆發歷來最大規模高病原性禽流感,至本年 2 月 20 日已發生 76 宗感染案例,當局撲殺超過 1,300 萬隻蛋雞,相當於總數的 1 成。在無蛋不歡的日本,大部份食店亦因為雞蛋短缺,而要減少菜式選擇。

禁止即棄食品包裝,真的更環保?

法國今年起實施新法,禁止快餐及休閒用餐場所為堂食客人提供即棄包裝及餐具。結果,麥當勞為薯條新推出的鮮紅色橡膠容器極受歡迎,有顧客甚至視之為「紀念品」帶回家,使食店頭痛不已。而且重用容器必須再洗及烘乾,令人懷疑是否真的比即棄包裝更環保。

不用「走塑」,法國只要重用餐具

香港政府近年推動「走塑」,提早在 2023 年第 4 季起禁止食肆提供即棄塑膠餐具,不少連鎖餐飲集團開始作部署。在歐洲,法國餐飲業界更快一步,即將禁止堂食用即棄餐具,連鎖快餐店必須提供可重用塑膠杯碟。不過要額外添置新餐具和食物容器,將大大增加食肆營運成本。

呂嘉俊:是時候為分子料理翻帳

提起分子料理,大家心裡會覺得尷尬,這課題還需要討論嗎?經過時間考驗,分子料理在飲食界,早成為過氣代名詞。今天沒太多餐廳會標榜自己製作分子料理,識趣的,甚至跟它畫清界線,分子料理好像成為污名,距離我愈遠愈好,但全權否定它之前,不如了解一下,這套料理系統,到底有沒有影響我們的餐飲世界。

呂嘉俊:誰看中香港老店的價值?

近 10 年我們常遇到相同情況 —— 老店宣佈結業,市民惋惜,繼而蜂擁排隊光顧,拍照留念,令店家不勝負荷,累壞了,最後在忙碌中落閘,眾人依依不捨,哀香港已死,竟然連一個老招牌都留不住…… 當傷逝未完,忽然傳來消息,有資金注入老店,未來將會在其他地區重新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