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計劃性中伏

A+A-
圖片來源:robbin lee/Shutterstock

有台灣 YouTuber 在日本旅遊間,點名批評 5 間所謂連鎖地雷店,包括「吉野家」、「名代富士そば」、「Denny’s」、「肯德基」和「なか卯」。雖然味覺是自由的,所有人都有發表食評的權利,但你看名單上竟然有 KFC,就知道這是純粹來亂。

台灣的「地雷」,如果翻譯成香港粵語,最接近的詞語應該是「中伏」。你首先需要有期待,然後結果與期待有落差,那種委屈與失望的情緒狀態才是所謂的「伏」或者「雷」。如果你本來就沒有期待,甚至極端例子下,期待是負值,就會求仁得仁。那本來就不是雷,也沒有伏 —— 那 5 間餐廳本來就是屬於「沒有期待,也沒有中伏」的例子。

包括根本連日本餐廳都不是的 KFC,5 間都是屬於低價市場的連鎖平民餐廳,而且不知是有意抑或無意,微妙地集齊了和式、西式、牛肉飯和家族餐廳幾個大類。這幾間當然不是獨市生意,每個類型在市面上還有許多相似的兄弟姊妹。雖然嚴格上質素各有差異,但共通點都是不至於很好吃,但絕對不會難吃,這本身也是連鎖店的性質。

連鎖店的存在意義不是提供美食,而是以相對實惠的價格,穩定提供不難吃的食物。你光顧連鎖餐廳,目的從來都不是追求驚喜,反而多是為了保險。你期待的是熟悉的味道和速度,填飽肚子後不會久留,也不會想要找廚師出來表揚,因為你很清楚在廚房裡的,只是重複煮食拆分流程的工讀生。從食品工廠裡預先處理好的相同材料,在店舖裡以標準的分量組合、標準的方式擺盤,生產出任何時間下單、任何人負責都一樣的味道。

只要端出來的食物與平常的標準一樣,那就不叫中伏或者地雷。如果你不喜歡標準的味道,那不是餐廳的責任,如果硬要說有甚麼錯,那就是你擅自期待的錯。在連鎖餐廳的世界裡,「中伏」不屬於味道的問題,更常所指的是食安問題。例如吃麵吃出一隻青蛙,或者牛肉飯裡混入了橡皮圈之類。

在理論上,如果吃出比平常更佳的味道,也許都算是某種「中伏」,罪名是背叛穩定的熟悉感,背離了一成不變的日常。意外是大量生產最不需要的東西,那管是驚喜的意外。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