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嘉俊:香港經典西餐廳 —— Amigo 不可能複製

A+A-
Amigo 的侍應大部分都在餐廳工作了 40 至 50 年,見證香港這幾十年的餐飲變遷。

近 10 年經常聽到餐飲業人士慨嘆香港難請人,要找一位服務貼心的侍應,更是難上加難。每聽到類似的話,我便想起跑馬地的 Amigo 餐廳,一家開了 50 多年的老牌餐廳,內裡的侍應員工全部都是活字典,不少都年過 70 歲,在餐廳內一做就是 40 至 50 年,招待過的名人包括查良鏞、紅線女、鄧蓮如、鍾士元、陳方安生、前港督彭定康、衛奕信爵士、科威特王子、魔術師大衛高柏飛、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佛利民⋯⋯ 他們的經驗,令整間餐廳更添傳奇色彩,不可能在其他地方複製。

Amigo 的創辦人是楊永忠先生,他是大米進口商義和隆後人,排行第五,人人喚他五叔。五叔愛藝術,尤其喜歡收藏古董。1967 年,他在銅鑼灣波斯富街開設 Café d Amigo;到 1975 年,成功買下跑馬地黃泥涌道現址開設 Amigo,整棟建築找來何善衡兒子何子棟作設計,五叔專注內部裝修,餐廳採用西班牙式設計風格,還把整間餐廳佈置得像博物館一樣。

每次路過跑馬地,都會被 Amigo 的餐廳設計所吸引,像一座古堡一樣。

瑞士勞力士時鐘、Sir William Russell Flint 水彩畫、在紐約拍賣回來的古董木櫃,還有天花板的杉木,每根都用人手打磨過,客人座椅雙面雕花,是特別找工匠製作,目的是讓客人從不同角度都看到木雕。五叔細心,當年怕老人家不懂英文,特別為餐廳改了中文名雅谷,吃過後跟朋友說起,也比較容易。他又擔心餐廳位置難泊車,特別在山光道買下 10 多個車位供客人使用,凡事都為人著想。雖然五叔在疫情期間過身,但他的精神仍在餐廳,多位資深的員工秉承了他的教導,用心經營一家餐廳。

像總經理 Herbert,由 1979 年 1 月 1 日開始上班到今天。全店最具年資的侍應 Derek,在此工作了 55 年。他們細心,重細節,管理餐廳一絲不苟。門口位的南歐花磚,由開業用到今天,未曾受損,他們說秘訣是不用化學清潔劑,純用清水天天洗淨,不能偷懶。

餐廳內的名人冊很值得看,有齊多位明星、政要、文化界人士的簽名和題字,價值連城。

即使招待過很多名人,但侍應們對一般客人還是細心,仍然謹守上一代的餐飲禮儀,好些傳統由開業保留到今天,像客人訂枱後,會印製一個帶有名字的 memo pad,放在枱上作為禮物。為每位女士會送上一支玫瑰花,結婚週年、生日晚宴,餐廳會送上小蛋糕祝賀,更有現場樂隊表演,難怪成為求婚首選地方,累積超過 3,000 次。

客人入來,侍應會細心講解餐廳擺設,老人家上落樓梯會貼身提醒,送餐必會女士優先,遇上太陽猛或下雨天,又會到門口為客人打傘。總經理 Herbert 說,當年五叔只聘請華人員工,因他深信華人一樣可經營出一家出色的西餐廳。他請人,會先看你的人品,覺得是可造之材,便會帶你試盡當時香港的高級餐廳,以了解人家營運餐廳的方法。

難怪到今日,他們的貼心服務,仍然拿揑得非常準,很多細節還是做足,像用餐車上菜、熱盤用溫過的碗碟、賬單會放男士的一邊,遇有人家請客,客人的餐牌不打價錢,只有主人家的付有價錢,這些禮節和細心,外間少見。

香港作為美食之都,餐飲從業員的質素是重要一環。Amigo 是一家值得借鏡的餐廳,它留有過去重禮儀的餐飲態度,不能複製,難以模仿,它獨一無二,在香港,難再找到第二家。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前《飲食男女》執行編輯。字字研究所出版社和書店創辦人。曾編寫《本土情味 —— 香港百年飲食口述歷史》、《香港經典小食》等書籍。不專心飲食者,試圖以歷史、哲學、經濟、政治分析飲食活動,大部分時間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