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寶海鮮舫逾半世紀的歷史落幕,在 6 月 14 日從港島南區被拖離至外海的停泊區,等候營運公司的發落。餐廳 2020 年 3 月暫停營業,但其實早在 2013 年已經入不敷支,疫情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結果而言,這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餐廳
|共112篇|
呂嘉俊:當結婚餐廳變成金舖
我想起不少父母輩中人,總愛說當年結婚擺宴會的酒樓在彌敦道,如今酒樓都結業了,十多年前自由行興起,那地方變成了金舖,一直至今。
【Soul Monday】意大利母親越洋獻技,給遊子們煮家常菜
Peppe Corsaro 離開意大利多年,在英國建立其飲食事業,卻總是想念母親的廚藝。他相信其他遊子皆有同感,而此思鄉之情可靠食物彌補。Corsaro 由此想到,輪流邀請不同的意國媽媽及祖母,到倫敦煮出各個地區的家鄉菜。這個別開生面的概念,不只推廣飲食文化,還讓老太太們增廣見聞。
移居菲律賓後的珍寶海鮮舫,究竟有甚麼遭遇?
5 月 31 日,香港仔飲食集團宣佈,旗下的珍寶海鮮舫將於 6 月移離香港。珍寶海鮮舫一直是香港南區重要地標之一,有不少電影於當地取景,連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都曾經是坐上賓。不過,前年 3 月,海鮮舫已因疫情結束營業,曾經傳出會捐贈予海洋公園,但最終未能成事。其實早在 2000 年,珍寶集團之一的海角皇宮就已經被賣往菲律賓,最終還是再次結業收場,生銹船身現閒置於青島。
廚房部隊:養活烏克蘭的抗爭力量
俄烏戰火不斷,烏克蘭國內的廚師、餐廳老闆和麵包師正團結起來,組成「廚房部隊」為軍人和平民提供膳食。
廖康宇:在英國搵食的二三事
若香港人每天由三餐開始自力更生,持之以恆,說不定有一天能夠在英國建立起一個獅子山飲食王國。
鴻若遠:無人死亡的火車難題 —— KFC 的道德抉擇
明白提出這個題目,自然會惹來反歧視人士的強烈譴責,但確實需要探討,因為 KFC 其實也附帶外賣服務,外賣也是吃炸雞的一個選擇,因此即使是堅持要吃炸雞,也並不是沒有辦法,但要求改變整個餐廳所有食客的體驗,來遷就某一個堂食客人,這個就是爭議的地方。
商場裡的異鄉空間:倫敦的移民博物館
就算在英國生活了很長時間,移民的人也經常處於夾在中間的狀態,既不能完全遺忘他們的過去,又不能完全去了解和融入當地的文化,但從這次的博物館經歷,我知道海外香港人故事,原來在世界移民史中佔了重要的一頁,而我們每天在異地上演的片段,原來可以跨越時間和地域的維度,和無數的人連結在一起。
呂嘉俊:背景複雜的海南咖喱與咖央多
從前香港亦有很多西餐廳,餐牌上有羅宋湯沙丹豬扒,同時標榜自己賣的馬來咖喱和海南雞飯非常正宗。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海南島作為美食沙漠,為甚麼會出產到煮西餐非常好的海南師傅?而在香港,又為甚麼會把西餐和馬來咖喱混為一談呢?
不服來辯:我正式宣佈倫敦是美食天堂
這不是惡搞,我亦不認為自己是味覺敗壞,我真誠覺得倫敦絕對是一個「美食天堂」。道理很簡單,當一個國家能海納百川,萬民來訪,百國精英匯聚,沒有地產霸權,沒有連鎖壟斷,想找到高質餐廳又會有多困難?
麥當勞:蘇聯人對西方世界的憧憬
早前,為表態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麥當勞決定暫停在俄業務。當地人得知「噩耗」後,各處麥當勞擠得水洩不通,有人在雪櫃囤積大量漢堡,俄國著名藝術家之子 Luka Zatravkin 更將自己鎖在店門口,只望快餐店不要關閉。據美聯社報道,蘇聯解體前進駐莫斯科的麥當勞,曾是俄羅斯人接觸西方世界的渠道,也是政治開放的象徵。30 多年過去,麥當勞在當地已發展到 850 家分店,卻因制裁俄方而關閉,似乎也正好讓俄國順勢拒西方於門外。
呂嘉俊:香港早餐為何有沙嗲牛肉麵?
香港的早餐世界早已被常餐快餐特餐攻陷了。說真的,我並不喜歡這類早餐,一式一樣且談不上廚藝。炒滑蛋,多士厚切,奶茶夠濃,其實都不難,整個套餐唯一較有難度的是沙嗲牛肉麵。這就是問題所在了!既然我們的早餐要快、要趕、要即食,為何要弄一款又麻煩又難煮又濃味的東西呢?
劉偉民:米芝蓮摘星 Wine Pairing 大法
好的 Wine Pairing,除了食物科學,飲食習慣也不容忽視。香港八大菜系齊集,出色的中菜館多得很,成功摘得三星的卻僅得三家,而且清一色粵菜。你看看日本,單是京都就有六家三星日本料理店了。
【圖解】2022 全球餐飲業發展趨勢
疫情繼續肆虐全球,除了影響大眾的消費習慣,更促進了餐飲業的電子化發展。
茶里:匪夷所思的台灣自助餐店
據聞台灣自助餐店的計價方式,是除了看菜色、份量外,還要看店員的心情。台灣網友教導,到自助餐店準備結帳時,記得要大喊一聲:「謝謝姐姐!」那她就有非常大的機率會收你便宜一點,少則 5 塊錢、多則 20 塊錢,屢試不爽。
日式迴轉壽司店啟發疫後餐飲模式?
香港深受日本飲食文化影響,相信大部分港人都曾經到過迴轉壽司店用餐,不用經侍應下單奉餐,美味壽司自己送到面前,非常方便快捷。在西方,也有不少人對迴轉壽司的意念嘖嘖稱奇,文化網站 Atlas Obscura 的評論就認為迴轉壽司店會啟發疫後餐飲模式,並爬梳背後的歷史。
小廚大愛:以工作簽證接濟委內瑞拉廚師的美國餐廳
即使是來自政局混亂的國家,一般人亦很難獲得難民資格,如非有特殊技能,要遠走他鄉並不容易。在獨裁者馬杜羅治下,南美國家委內瑞拉人民飽受飢餓、罪案和超級通脹的煎熬。美國巴爾的摩一所小餐廳就一盡綿力,為一班委內瑞拉廚師辦理傑出人才「O-1 簽證」,也令自己憑藉南美風味在當地闖出名堂。
日本現代化奇蹟的幕後功臣:騎單車的外賣仔
近年,Deliveroo 等外賣速遞程式大行其道,吸引很多人投身「外賣仔」行業,很多學生以單車代步或徒步上陣。在日本,外送服務稱為「出前」(でまえ),起源於江戶時代,是很多代國民的集體回憶。這一班外賣仔,餵飽了無數的日本打工仔女,是該國走向 20 世紀經濟奇蹟的幕後功臣。
茶里:我在香港吃過的台式料理
繼上次寫過一篇「在台灣吃過的港式料理」獲得很多共鳴後,是時候也分享一下在香港吃過的台式料理了。
英國純素食者與素食者之爭
素食者到普通餐廳用膳,可以選擇的食物並不多。而據「衛報」報道報道,在英國,若餐廳只提供一個無肉之選,廚師通常會傾向不用乳製品的菜式。這個決定表面上能滿足所有素食者(Vegetarian),但其實純素食者(Vegan)不代表所有人,素食人士雖不吃肉,但也有不同飲食取向,包括奶蛋素、彈性素食等,若餐廳只剩純植物的無肉選擇,自然容易引起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