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共213篇|

WeWork 跌落神壇,大公司卻開始 WeWork 化

2019 年,共享辦公室 WeWork 以時髦裝潢、靈活空間,彈性租期和連繫社群作招徠,公司估值一度高達 470 億美元。同年,公司準備上市,人們卻開始質疑其市場發展,數週內,創始人兼行政總裁 Adam Neumann 卸任,公司估值降至 100 億美元,首次公開募股也被擱置。儘管神話破滅,甚至變成劇集話題,近來美國的傳統辦公室卻相繼「WeWork 化」,改頭換面。

薪酬統計學:公務員與商界人工真的可以直接比較?

5 月 18 日,2022 年的薪酬趨勢調查報告正式出爐,香港高、中、低層公務員有望分別加薪 7.26%、4.55% 和 2.04%,增幅是 1996 年以來最高。網民質疑一眾公僕竟可用公帑逆市加薪,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強則勸市民不需要「眼紅」。在公共行政學,有學者會認為公務員普遍比商界低人工,要透過加薪挽留人才。然而,有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家表示,不應只直接比較兩者薪資,還要計算生產力。

性別心理學:為甚麼這麼多人上班看色情內容?

5 月 1 日,英國保守黨議員 Neil Parish 因被揭發兩度在下議院以手機觀看色情影片,引咎辭職。香港亦屢次傳出有政客以官方帳號追蹤含色情內容的賬戶,又或者在立法會瀏覽艷照。伯明翰城市大學的職業心理健康教授 Craig Jackson 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為甚麼如此多打工一族會不惜冒險,上班看色情內容。

【Soul Monday】同事互讚,告別「自閉」

疫情逐步放緩,又是時候重返公司,跟同事們朝見晚見。但久沒碰面,相處起來會否有點生疏?近來美國一些企業試圖以各種方法,鼓勵員工互相表揚或道謝,藉此加強社內聯繫。成年人或會稍嫌「肉麻」,只是實踐起來,卻又意想不到的感覺良好。

普京等領導人應學的事:謙虛、知所進退

知所進退,無論在職場、情場還是戰場上,也是一個人要學習及達到的境界。「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Henry Mance 直言,「在面對尷尬的失敗時,退出是真正的智慧,普京應學懂這一點」,並以美國歌手桃莉巴頓(Dolly Parton)為例,說明知所進退的重要。

在家工作中,消失的同事互動時光

辦公室同事之間有甚麼互動?茶水間閒聊、切生日蛋糕、下班順道走一段路?在家工作愈趨常見,對不少人來說,除非與工作內容有關,否則也就沒有理由尋找那些原本只會在辦公室出現的同事。但英國廣播公司(BBC)提醒,同事互動是辦公室日常中不起眼但很重要的一部分,失去互動已產生不同影響。

在西澳洲,就業不穩正式被視為公共衛生災害

病毒可以殺人,貧窮同樣可以殺人,不過其影響有時會被醫學專家忽視。澳洲的西澳洲省就正式把就業不穩(job insecurity)列為公共衛生災害(health hazard),伊迪斯科文大學商業法學家 Alexis Vassiley 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背後的理據。

超速、罰單、車禍:印度的 10 分鐘極速快遞

以「10 分鐘送貨到府」為招徠的初創公司,在過去半年於印度激增,為當地的雜貨送遞市場帶來巨變。但每次極速快遞的背後,都有派貨員的血汗和罰單。他們通常要在一天內完成指定送件量,方能獲公司發放獎金。面對更短的送貨時限,超速駕駛、違規轉彎、非法泊車等手段,淪為完成任務的「必要之惡」。

【Soul Monday】嚐一口朱古力,能幫助身心障礙者?

每逢情人節,日本女性多會送出朱古力,向異性表達愛意或感謝,「久遠 Chocolate」正是近年熱門選擇之一。這個創於愛知縣的品牌,約有 7 成員工為身心障礙者,他們參與製作的朱古力,每年營業額達到 15 億日元。但企業的真正目標,其實是提升這些同仁的勞動價值及薪金水平。

感責:一個機構得以走向問責的關鍵

很多港人聽過所謂的「高官問責制」,原意是各政治委任官員須為過失向公眾負責任,但這個制度成功與否,大家心中有數。不論是公私營機構,「問責」都是組織能否有效運作的關鍵。2021 年,公共行政學權威期刊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就刊登一篇研究文章,提出「感責」(felt accountability)的概念,認為機構要達到問責,當從員工個人感知出發。

土耳其里拉大貶值,終令人才流失?

土耳其央行遵循總統埃爾多安之命,無視通脤飆升而一再減息,導致里拉大幅貶值。眼看鈔票快變廢紙,卻又無法遠走他方,遙距工作成為當地青年的出路。他們改為海外企業效力,收入以美金計算,生活質素不跌反升。但對於土國商界、特別是 IT 業而言,這波虛擬人才流失帶來沉重打擊。

13 年後,美國迎來最大工資升幅

9 月,傳媒已報道中國的房地產、教育及跨境電商業界爆發大規模裁員和降薪潮。近日,中國各個網絡平台亦傳出消息,指多省的公務員被大幅度降薪兩至三成。在疫情、中美新冷戰,以及恆大債務危機夾擊下,有分析指中國經濟復甦緩慢,人民或許要「共同富裕」一下。不過另一邊廂,同樣深受疫情困擾的美國,工人們卻迎來 2008 年以來最大的工資升幅。

全球經濟陰霾下,澳洲就業空缺為何再創新高?

疫情持續差不多兩年,大大打擊全球經濟。經濟倒退,人們減少消費和投資,一般而言可能會推高失業率,可是澳洲卻剛剛相反,就業空缺數字持續高企。墨爾本大學經濟學教授 Jeff Borland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這個吊詭的現象。

蓬勃的韓國電影圈,冒起的女性從業員

過去 10 年,韓國電影不只在國際更受注目,贏得全球觀眾和影評人喜愛,最近香港也有關注其崛起的電影節。這個一直近乎「全男班」的世界,愈來愈多女性參與製作、主演及執導,當中不乏賣座作品。日本「朝日新聞」網媒 GLOBE+ 就此探討,當地影壇「重男輕女」式微的原因,而這又如何令韓片更加出色。

葡萄牙人的「離線權」幻象

變種病毒 Omicron 來勢洶洶,萬一疫情又再急轉直下,上班族或需重新在家工作,等同隨時候命。適逢葡萄牙立法保障員工離線權,公司不得於工時外試圖聯繫他們,上司亦禁止以軟件追蹤遙距辦公的下屬。國際媒體紛作報道,全天下社畜更是羨慕。當地人卻不以為然,只因新法恐怕行不通。

沙特女性工作的權利

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市中心,Reham Al-Ahmed 從一輛共享的士下車,走進購物中心,她每星期有 4 天會在那裡銷售化妝品。高中畢業的 Al-Ahmed 是家中首位有工作的女性。雖然父母不希望她「拋頭露面」,但首都的生活成本變得難以負擔,而且家中還有 5 個年幼的兄弟姐妹,最終只能妥協。隨著當地徵收新稅項及政府削減補貼,愈來愈多家庭要依賴女性外出工作幫補家計。當地女性可藉此在受保守傳統束縛的國家中,爭取一個新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