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ria Chung:當雜誌成為道具

A+A-

淘寶是可以買 Kinfolk 雜誌的封面,是的,只是封面。

在淘寶,只要搜尋雜誌,第一個彈出來的是道具,然後你會見到海量的雜誌,每個都只有封面,只是幾蚊人民幣,就可以買到 KinfolkCereal 等等的文青雜誌,亦有很多不知名的設計封面,通常是以白色為主色,襯托一張「延禧攻略」式的「莫蘭迪色」的照片,再放上簡約的雜誌封面字體,成為一個完美的道具。我看著 ¥4.8 人民幣到 ¥39 不等的道具,不禁感到可笑又可悲,雜誌,窮得只剩下封面?

淘寶網販賣的雜誌封面卡。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然後我打開 Instagram,有不少的網主,都用「文青」雜誌來襯托,拍 flat lay,即是從俯瞰的角度拍照,枱上鋪上各式各樣的物件,非常繽紛,我一直懷疑,到底那些人有沒有看過 Kinfolk 雜誌呢?有一次我終於遇到一位 Instagrammer,那個場合剛好以外國人為主,然後我幻想破滅了,因為那位博主的英文十分爛,爛一個點,我有理由懷疑,他是看不懂 Kinfolk 的,而且照片裡那本雜誌實在太新了,簡直沒有揭過一樣。

從這一件事,我大概想到兩件事情,第一,網絡的世界只需要表面而已,這個大概大家都知道,拍個照打個卡,就代表體驗了;擺本雜誌,就等於有氣質,非常直接簡單的溝通方式。同時,因為資訊的流通,大家抄襲也很快,只有幾個有影響力的博客,開始將文青雜誌放在照片裡作為其中一個物件/道具,獲得很多 likes 之後,這種做法便會像漣漪一樣擴散開去,看一看一個名為 insta_repeat 的 Instagram account 吧,你會發現所有動人的照片,其實不是獨一無二,你在大峽谷用主觀角度拍腳嗎?還有幾千張同樣角度的照片;你站在吉普車頂看北極光嗎,原來還有幾萬人和你的體驗一樣,角度、照片也一樣,簡直向那些自以為很特別的博客摑一記耳光,非常諷刺。

第二,非常可惜地,請接受雜誌已經成為一種道具,如果你還是身處這個夕陽工業,好好地接受這個潮流吧,然後思考一下,為甚麼他們不用你的雜誌作為道具,已經 $12 一書四冊,也銷情淡薄。是封面不合潮流了嗎?還用甚麼四大家族、XX 揭秘來吸引人買,根本沒有人會想看那些老而不在做甚麼,況且這種已經在網絡上,滾存了一個星期的資訊;設計老土嗎?我們從不投資在雜誌封面、排版設計,所有老闆只想減省資源,據我所知,香港一間非常龐大的媒體,早在兩三年前將所有版面機械化,設定好所有版面,每次編輯只需要將文字和照片「啪」進去,變成了每篇稿的版面也是一式一樣,更遑論封面了,醜到不行。

如果還有人肯買本外國雜誌來做道具,那證明其實雜誌還有人買的,看你怎麼做,看你做得好不好。我不只一次跟身邊的朋友說了,雜誌現在是一種 Branding,不可能賣書來賺錢的,只是品牌如果做得好,可以開發周邊的商品,以 Monocle 為例,我相信他們的銷量也很不錯,但是他們的主要業務是廣告及創意公司 Winkreative,接下不少國家政府、私人機構的企劃,替他們出版書刊、辦活動、做 advertorial,以 Monocle 的影響力,招徠生意、合作機會,而且他們也是品牌的顧問,因為雜誌做得有品味,有內容,故此很多商業機構也希望利用他們的光環提升自己。

事情總是有兩面的,香港的雜誌老闆,有錢有遠見有人才,也需要「讀者」,也需要那位為了封面而買雜誌的人,如果你喜歡那本香港雜誌,今天就買吧,不要留到去髮型屋才看……

  • KinflokCereal 不介意自己出版的雜誌成為道具,更把 Instagram 上的照片整理「貼堂」。 圖片來源:KinflokCereal Magazine/Facebook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Gloria Chung(鍾詠嫻),飲食及旅遊記者、博客、食物造型師,對世界飲食文化充滿好奇,深信吃不止是兩秒的口腹之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