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男人不穿吊襪帶我也很遺憾

A+A-
1920 年代著名的襪子品牌 Interwoven。 圖片來源:PulpLibrarian/Twitter

近來有個好玩的網絡話題:說日本女人不喜歡男人約會時穿 Uniqlo,愈是年紀大的女人愈不能接受,原因是她們覺得這樣穿很不用心。

但是,港台兩地的網民聞言一反常態,都大罵日本女人拜金,並立即回歸到「所有女人都拜金」的一貫論調。

拜金和愛財可是兩回事,君子也愛財,何況這件事和錢並沒有「直接」關係。有是有一點,即衣著品味,當然需要資金的持續支持,但並不等於直接把鈔票貼在身上就能搞掂。

應該說,日本女人是有資格嫌棄的,因為日本是當今少數還十分在乎儀表的民族,男人穿 Uniqlo 當然不是罪,有罪的是這種只貪圖 Fast fashion 之便利,不經大腦就套上身,還堂而皇之赴約的態度,令一向對外表極為注重的日本女人,有所不滿甚至鄙視。

令人遺憾的是,這項調查顯示,年紀愈大的女人愈不能接受隨便馬虎的衣著,也從側面證明,即使是日本,注重衣著的傳統,精緻的審美品味,也隨著時代式微,年輕一代不是很在乎了。

我的一位好友曾經抱怨「現在的女人很少穿絲襪了!」看著滿街女人率性隨意的打扮,他也有點悻悻然,他這句話和上述日本女人的嫌棄一樣,包含了由於現實對審美造成的局限,而深感無奈。

的確,現實環境而言,香港的天氣對絲襪不是太友好;其次時代節奏不同,精心打扮的時間有限;但這都不是主要因素,而是絲襪漸漸和老派、過時畫上等號,尤其是肉色絲襪,簡直是青春的剋星,據說日本女子即使冬天也都喜歡光腿,就是因為嫌絲襪老土。

如今的絲襪已漸和套裝融為一體,最主要的顧客群估計是空姐或者護士,需要穿套裝的場合愈來愈少,休閒服和運動服大行其道,去鞋店裡看看,最標準的尖頭細跟高跟鞋也愈賣愈少,絲襪哪裡還有用武之地?

如今港男對絲襪尤其是「黑絲」的偏好,幾乎形成了一種 Fetish,可能就是物以稀為貴。的確,譬如男士的吊襪帶,也是一種絕好的東西,卻早在我出生之前就開始淘汰了,相比好友對女人不再穿絲襪的抱憾,我的心情更有如「千里孤魂,無處話淒涼」。

正如女人的吊襪帶,以前也不是情趣內衣,而是出於實際需要,因為那時絲襪只是筒襪,而不是如今方便的連褲襪。男士的吊襪帶也屬於這種無心插柳的結果,是專門為了正裝襪子(dress socks)而設計的一種附加物。

以前是諧星 Groucho Marx 也不憚於示人(左圖);現在局限到只有 Karl Lagerfeld 這種大牌的男模才能示範了(右圖)。

因為搭配正裝鞋的襪子質地比較薄,又不用橡筋收口,所以必須用吊襪帶來固定。男裝的吊襪帶不像女裝那樣綁在大腿上,而是在小腿肚上,這樣一來,就可保證襪子永遠緊繃在腳面上,線條俐落,坐下或者蹺腳的時候,就不必擔心襪子皺皺巴巴,而令腳踝的線條遭到破壞。

為了儀表,從前的人思慮周密,態度嚴謹到如此地步,一絲線條的破壞或者鬆懈,都容忍不下,連坐下來的時候,都不能因為襪子的些微破綻,而敗露自己馬虎的底細。可是,現在是擁抱鬆垮造型的時代:羽絨、恤、懶佬鞋,橡筋褲頭的運動褲,宅在家裡工作的時候,連襪子都幾乎沒有立足之地了,哪裡還顧得上吊襪帶?

最令人遺憾的是,這種男裝吊襪帶,似乎漸為特定性取向族群所專有,愈來愈乏直男問津,堪稱是女人的一大損失。

當然,這種吊襪帶穿著絕對不會舒服,但過去是為了美寧可犧牲舒適,如今恰好顛倒過來,你我還有甚麼可抱怨的?在放任寬鬆和束縛拘謹之間取得平衡,真是少一分智慧也不行:以前衣著講究體面,注重細節,至於嚴格的地步,確實是有點壓抑;但如今休閒隨性大勢滔滔,實在也乏味得很。畢竟,美這種神秘的存在,總是要付出一點犧牲的,一點壓抑,一點矜持,一點自我克制,或者吃一點苦,就好像獻祭以取悅神明一樣。

日本女人抱怨穿 Uniqlo 赴約的男人,就遭到毫不留情的批判,拜託這些人也請理解一下女人的苦處,大家都是視覺動物,男人也可以為賞心悅目做一點貢獻好嗎,不要把所有的重擔都壓在女人身上。可嘆日本女人沒有放棄對男伴衣著的要求,在堅守審美的陣地上,她們簡直是最後的孤軍了。

所以呢,看來看去,還是老派紳士的衣著,僅僅在審美的情趣上,倒也做到了兩性平等,在他們剪裁精良的西褲底下,居然還藏了一份小驚喜(可別想歪了)。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