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 熱潮焫著地球,加密藝術如何走低碳路?

A+A-
今年 3 月,機械人 Sophia 在香港為她接下來的 NFT 拍賣做示範。 圖片來源:路透社

你願意支付多少錢在一塊石頭上?有人出手就十分闊綽,以天價 400 枚以太幣(價值約 130 萬美元,即約 1,012 萬港元)買入一張虛擬的石頭 Jpeg 圖檔,創下非同質化代幣(NFT)藝術品系列 EtherRock 的最高價格紀錄。這塊不可捉摸的石頭貴得令人咋舌,同時也讓地球沸騰起來。有研究指,每件 NFT 藝術品平均帶來逾 200 公斤碳排放,已引發環保爭議。

NFT
EtherRock 系列共有 100 塊石頭,是第一批在以太坊上發行的 NFT。 圖片來源:etherrock.com

目前 NFT 大多透過以太坊區塊鏈鑄造及發行,其與比特幣區塊鏈一樣,主要採用工作量證明(PoW)的運作機制。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儲存藝術家身分、創作時間等紀錄,去中心化的特點可防止藝術品遭剽竊,因資料無法被竄改及删除,並存在分散的節點上。每個節點可理解為礦工,在認證每筆交易時,礦工需要不停以競爭方式解決密碼學問題,以獲取獎勵,礦機因而消耗大量電力,令幣圈整體碳足印為人所詬病。

Digiconomist 數據顯示,每宗以太坊交易排放逾 70 公斤二氧化碳,等同處理超過 15 萬宗 Visa 交易,耗電量相當於一個美國家庭 5 天用電。以太坊及比特幣合計每年挖礦耗電量全球排名第 20,比印尼、泰國等國家還要多。曾為 NFT 擁躉的奧地利建築師兼藝術家 Chris Precht、法國藝術家 Joanie Lemercier 等也紛紛割蓆,擱置準備發佈的 NFT 作品,甚至以「恐怖」及「災難」來形容之。

NFT 自 2017 年面世至今,業界日漸正視其污染問題。今年 5 月,虛擬資產交易平台 WAX 推出首個減碳 NFT,售價由 1 美元至 100 美元不等,這些 NFT 可作為禮物轉贈、交易或兌換植樹,即每兌現 1 美元 NFT ,國家森林基金會將種下一棵真實的樹。事實上,WAX 能源效率比以太坊高出 1.7 萬倍,成功秘訣在於其股權證明系統(DOPS),截至 5 月 21 日,WAX 已經抵消 211 噸二氧化碳,是首個實現碳中和的區塊鏈。

早已意識問題所在的以太坊也不敢怠慢,正進行「以太坊 2.0」升級計劃,開發權益證明(PoS)機制,不再依賴運算能力來建置區塊,反而要求驗證者存入一定數量以太幣來換取認證交易權,比 PoW 節省 99% 能源,預計相關更新將 2022 年完成。

一直以來,不少人批評幣圈比傳統金融更耗能,但其實印發紙鈔、鑄造硬幣,經營銀行及結算中心、運輸及金融保安等等的中心化架構,同樣是在用電。加密產業的核心問題在於挖礦令化石燃料使用急速增加,故業界正向綠色能源轉型,鼓勵企業加入「加密貨幣氣候公約」,目標 2025 年所有區塊鏈 100% 使用再生能源供電、2030 年實現淨零排放,為環境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