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項目為非洲帶來金錢,也帶來示威?

A+A-
2019 年 6 月,綠色和平及當地環保人士曾在肯雅首都內羅比示威,抗議政府於拉穆鎮興建中資煤碳發電廠的計劃。 圖片來源:SIMON MAINA/AFP

近年,中國大力推動「一帶一路」計劃,矢志拓展在全球各地的影響力。其中一個策略是向各地政府提供低息貸款,又或者以國企名義直接在當地興建大型基建項目,非洲是中資機構投資熱點。有人會認為中資項目可以刺激非洲經濟發展,但四名來自荷蘭、瑞士、美國和意大利的學者在期刊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發表研究,指出中資項目所在地區往往更容易爆發示威。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 2013 年下半年才提出一帶一路,但四位經濟學家指出,其實自從 2000 年首辦中非合作論壇,以及 2006 年創立中非發展基金後,中國就已經大幅增加在非洲的投資活動,由 2000 年到 2014 年期間,中國一共花了 3,500 億美元於非洲的發展項目,規模與美國不相伯仲。自從 2009 年起,中國就超越美國,一躍成為全個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去年疫情打擊經濟活動,中非首季貿易額一度急跌 14%,但今年強勢反彈,按季急升 27% 到 521 億。

很多西方媒體和政要質疑中國一帶一路的動機,有人則憂慮中國投資會進一步助長非洲專制政權,不單影響管治,亦踐踏當地人權。而在非洲,近年確實有不少與中國項目有關的大型示威。今年 3 月,肯雅拉穆鎮的民眾走上街頭,成功迫使政府撤回在附近興建中資煤碳發電廠的計劃,他們指發電廠會嚴重打擊當地旅遊業。在岡比亞,民眾不滿政府容許中資企業在當地建設魚類加工場,擔心污水破壞當地生態。而贊比亞去年亦有多場反中示威,甚至有華人被殺。

有見及此,數名學者進行研究,希望了解那些示威只是個別事件,抑或中資項目和非洲人民示威兩個現象之間,真的在統計學上呈顯著關係。於是,他們透過 Google 的「全球事件、語言和音調資料庫」(GDELT),搜查到 2000 年到 2014 年間超過 175,000 宗示威事件,另外又循「援助數據庫」(AidData)整理同期中國的 3,489 個發展項目。研究團隊把非洲 54 個國家平均分成 13,100 個區域,再進行空間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有中國項目的地區,整體來說更容易爆發示威。不過項目的種類和地點會影響示威數目和程度,例如一些能源項目如水力發電,離城市地區較遠,反響會較輕。而一些基建項目通常更貼近市中心,對民生影響明顯,示威活動自然更活躍。研究團隊提出兩個假設,解釋為甚麼中資項目更易引發示威。第一個是對中國的態度,過去有問卷調查指出,有民眾憂慮那些項目只會為中國人服務,而非對本地有利。

另外,過去研究也指出,與世界銀行的基金相比,中國的援助資金缺乏透明度,因此更容易被本地管治階級所貪污挪用。人民對政府和中國投資者皆失去信心,自然會傾向示威多於以正規渠道來表達民意;而他們的研究也證實,中資項目地區的人民普遍對政府信任度更低。加上近年社交媒體興起,方便市民組織抗爭活動,示威活動也變得頻繁,相信令很多非洲政府大為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