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翔:在藝術書展散步是正經事

A+A-
「BOOKED:香港藝術書展」以不同形式展出書刊。
文、圖:黃子翔

五度舉行的大館當代美術館BOOKED:香港藝術書展」早前落幕,也是本港踏入所謂後疫情階段的首屆,大家無罩好相見,也不再受社交距離阻隔,場面當然熱鬧。書展首天,場館已逼得人頭湧湧,也有不少從外地遠道而來的參展單位,為書展敞開不同視野。

自從「BOOKED:香港藝術書展」舉辦以來,我一屆都沒有缺席,在藝術書展散步,當然是正經事。一直覺得這個書展以藝術書為焦點,卻不囿於書籍的傳統形態,從紙本出版物出發,探進更多範疇,讓藝術書刊、小誌(zines)、藝術展覽與演出、工作坊與講座等,共冶一爐,而且既重視本土,也延伸國際,甚具特色。事實上,同類書展在本地已是不能多求,能有如此規模、資源、組織性,更加難得。

遇上和錯過

舊課本收藏家劉智聰,以自己收藏的舊課本為靈感,繪製「舊課本明信片」。

相對眾多海外參與單位坐鎮的賽馬會藝方 1、2 樓展廳,成了本地出版大本營的 F 倉 1 樓,是我重要的串門子、打牙骹,還有「跌錢」之地。原來黃怡不只是一位好作家、好編輯,還是好推銷員,得到她落力推薦,我從「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展位帶走飲江的「於是搬石伏匿匿躱貓貓你沿街看節日的燈飾」,識買要買印刷手工並濟的「甲版」,牛油紙封套、不同字條編織而成的封套書脊、標籤貼紙、版畫作品等,每翻一頁都有驚喜,是出版團隊跟書迷玩的遊戲。

我又於「舊課本+劉智聰攝影」展位取得「睇路」明信片,那句「就係難行先叫你陪我行嘛!」,是劉智聰以至香港人的年度心聲吧;接過新鮮出爐的「文化者」(五週年號),一度在草間彌生與鄭秀文雙封面之間猶豫不決,最後還是選了前者,但不久便後悔沒有多買後者,然後聽到參與「文化者」展位的「大叔所作」佟傑,分享他的書藝創作心得和執著,特別對他以紙盒裝陽光檸檬茶、鏡面紙、黑谷和紙等材料製作的 Mirror,愛不釋手;在「地方誌」買下台灣出版、以「客家」為切入點的季刊「靛花」,「香港散步學」作者黃宇軒告訴我,當地政府就對地區刊物等提供不少支援。

可惜參觀當天,始終等不到何秀萍「一陣塵煙」新貨運到「見山書店」展位,又對在「光影作坊」展位讀得津津有味的秦偉以鏡頭記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台下奇觀的攝影集「異域狂歡 —— 香港的南看台」(A Revelrous Heterotopia:The South Stand of Hong Kong),念念不忘,還有「香港文學館」展位的羅貴祥「夜行紀錄」、江康泉「離騷幻覺:宇宙旅行社」等,定當揀日再訪各單位。

闖進平行時空

唐景鋒將 Dear Franklin,設計成一個小房間,於展場中自成一角。

除了打書釘,我還對一些演出和展覽印象深刻。行為藝術家,以頭頂書本等各種姿態,遊走展場,與書互動,探索女性的「身體知識」,也是對書展空間的另一種介入;楊嘉輝聲音裝置「家具曲」,是他兩件以音樂和聲音為靈感作品「書架音樂」、「咖啡桌音樂」的新版本,為書展闢出雅緻一景,最適合想稍事休息的來客繞一圈,轉換風景。

還有由朱珮瑿和 Edward Sanderson(李藹德)共同策展、何思衍合辦的特別項目「聲書相印」,於賽馬會藝方 2 樓藝術家書籍圖書館,通過作品,探索視與聽如何重疊,敞開觀眾對「書」的想像;香港攝影師唐景鋒的 Dear Franklin,設計成一個小房間,置放在賽馬會藝方 1 樓展廳,被眾多展位簇擁,自成一角,人們走進這個滿佈古舊信件、照片、資料、文物的展覽空間,彷彿不小心闖進哪個平行時空。

今年「BOOKED:香港藝術書展」順利完結,下屆再會。也期望「九龍城書節」、「香港攝影書節」、「香港書本藝術節」、「獨立出版迷你書展」等,繼續上演,並跟更多後來者,聯袂為本地書展抹出豐富色彩。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