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南韓到英國,年青人想要置業,難過登天。乾脆放棄的不少,仰賴父母的也多,其他就靠省吃儉用存錢,或炒股炒幣中頭獎。近年在美國,則逐漸流行「合購」(co-buying)。但與自己共負房貸的人,卻非親屬或配偶,而是知己好友。「講錢失感情」這個魔咒,能否就此打破?
房地產分析公司 Attom Data Solutions 指出,從 2010 年至去年 7 月,不同姓氏者在全美合購的房屋數目飆升近 772%,這些組合除了夫婦,還有死黨及室友。地產經紀公司 Redfin 的首席經濟學家 Daryl Fairweather 坦言,合購興起的部分原因,是人們「實在很難」買樓。
過去 10 年我們興建的房屋,比 1960 年代以後的任何 10 年都少。當你連置業這關也跨不過,便很難去計劃人生的下一步,譬如成家立室。
根據信貸機構 Experian 的研究,千禧世代即使會結婚生子,也較上幾代遲,還平均負債近 9 萬美元(約 70 萬港元)。租屋網站 Apartment List 亦指,63% 千禧世代沒餘力存錢當首期。Fairweather 更指出:「在疫前,兩週內會有 3 分 1 的單位成交,現時則有一半。很大原因是地產市場競爭激烈。」
在田納西州,就有 3 名好姊妹共同置業。30 歲的 Amanda Scheider 和 Kathy Keel 以及 28 歲的 Stephanie Vandergrift 本就合租,去年 4 月相中一間兩層三房的獨立屋,外加一間客房、辦公室及車庫,考慮 1 個月後便一起買了下來。她們做了 31.5 萬美元(約 246 萬港元)的按揭,還款期為 30 年。
Scheider 認為,所有開銷都能平分,而且摰友就在身邊,像是「永久的留宿派對」。Keel 亦說:「這感覺是我至今最好的居住環境。」三人希望此屋會是友誼的見證,Scheider 還指:「我們沒計劃去哪,也沒有誰在約會。我們都專注於事業,所以在可見的將來,都計劃會留下來。」
Fairweather 認為,美國的超低按揭利率時代即將結束,日後借錢買樓將會更貴,令朋友合夥置業更具吸引力。經濟學家們建議,有意合購的話,應制定正式的書面協議,當中包括各種情況的條款,例如一方決定退出時的安排。Vandergrift 則提醒準買家們,要預備些應急錢,以備裝潢或維修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