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島之前:請先迎戰超級颱風

A+A-
超強颱風山竹吹襲過後,香港市面滿目瘡痍,有海邊辦公室大樓多幅玻璃幕牆碎裂。 圖片來源:路透社

聯合國日前發表報告,警告全人類只餘 12 年大限以化解氣候及生態危機,否則極端反常天氣勢必禍害全球,今年超強颱風一波接一波肆虐亞洲,似乎正是大災難的預演。正當香港經歷完超強颱風山竹的破壞,政府還銳意填海造島之時;國際氣候專家已經點名呼籲,香港等亞洲沿海大城市,務必在政策及城市規劃著手,迎戰日趨頻繁的超強颱風侵襲,以保市民的性命財產安全。

今年全球最強颱風山竹,中心風力曾達到每小時 285 公里,橫過菲律賓造成最少 70 人死亡,再於香港西邊登陸,導致廣泛地區水浸、大樹倒塌、建築及交通基建受損,滿目瘡痍;日本較早前亦受 25 年來最強颱風飛燕吹襲,最少 14 人死亡,數以萬戶停電;數日前,超強颱風康妮又登陸南韓,造成 2 人罹難。

事實證明,超強颱風愈來愈常見,不斷考驗亞洲沿海城市的基建設備。亞洲開發銀行前獨立評估總幹事、亞洲管理研究所訪問教授 Vinod Thomas 指出:「亞洲處於大自然災害急增的最前線,人口極容易暴露在災害之下,人命非常脆弱,而氣候變化導致新一代洪水與風暴更為強勁。」

樹大招風的摩天都市

2018 年 9 月 25 日,從國際太空站拍到的超強颱風譚美。 圖片來源:路透社

2016 年在學術期刊 Nature Geoscience 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海洋科學家綜合過去 37 年夏威夷及日本颱風強度的紀錄,發現進入東亞及東南亞的颱風增強 12% 至 15%,其造成的破壞力則不成比例地增加 50%,包括由風力及洪水造成的災害。報告又發現,颱風在海洋形成期間,強度與歷史上的平均紀錄相若,但登陸時風力較以往顯著強勁,部分原因可歸咎於近岸沿海水溫上升。

Thomas 與其他氣候專家因此警告,諸如香港、東京、廣州、雅加達等大都會,居住上數百萬至數千萬人口,在人口膨脹過程中,規劃和基建亦必須考慮抵禦超強颱風的能力。假如城市不受限制地擴張,不要說超強颱風,連較弱的風暴都未必捱過去。

香港及中國的大城市高樓林立,向高空發展,全球 40 幢最高建築當中,有半數都位處中國。正所謂樹大招風,這些高樓都暴露在颱風威脅下,究竟設計上是否考慮到抵禦超強颱風的風力?

屋漏偏逢連夜雨,建築物向高空發展同時,個別城市的沉降速度亦正在加快。雅加達人口超過 1,000 萬,由於肆意抽取地下水,加快陸地沉降,全市約有 40% 地面低於海平面,令雅加達成為全球水災風險最高城市。英國修咸頓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海岸工程學專家 Robert Nicholls 便警告:「現在土地沉降速度,快於海水上升的速度。」

香港:全球第 9 大最脆弱沿海城市

超強颱風山竹摧毀了將軍澳海濱長廊大量設施。 圖片來源:路透社

Nicholls 曾經在 2007 年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撰寫報告,詳細列舉全球 136 個沿海大城市,遇上水浸時的潛在人命及經濟損失。報告預測到 2070 年,所有城市遇水災的可能財產損失達 35 萬億美元(約 274 萬億港元),包括房屋建築、交通基建及其他公共設施的損毀,遠較 2005 年的 3 萬億美元(約 23 萬億港元)潛在損失超出 10 倍有多。

報告中提到全球 10 座最脆弱沿海城市,除了紐約和邁阿密,其他 8 座城市都位於亞洲,香港排行第 9 位,估計到 2070 年,受水浸威脅的財產會達到 1.2 萬億美元(約 9 萬億港元);其他上榜亞洲城市包括中國的廣州、上海、天津,日本東京、印度加爾各答和孟買、泰國曼谷,其中廣州的潛在財產損失達 3.4 萬億美元(約 26 萬億港元)。

撇開經濟因素不談,報告估計到 2070 年,全球將有多達 1.5 億人口受水浸威脅,屆時廣州及上海的受影響人數合共超過 1,500 萬人。Thomas 便指出,亞洲人口密度領先全球,因此特別容易受災,尤其是在南亞地區。

即使是身處同一座城市,性命保障同樣是貧富懸殊。正如 Thomas 所指出,窮人總是居於容易受災的地區,譬如低窪地帶,以致他們往往率先受害。沒有節制的城市擴張、非法採礦和伐木,容易導致水土流失,加劇引發山泥傾瀉的風險,這正是山竹在菲律賓造成嚴重傷亡的原因。

人類的最後 12 年時間

面對極端氣候威脅,城市絕對不應坐以待斃,Nicholls 認為,最起碼要預先制訂應急方案,以及氣候應變計劃。在全球多國之中,日本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度,其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和防災措施,有很多值得參考的地方。

譬如在颱風飛燕吹襲期間,日本就對上百萬居民發佈緊急疏散通知,氣象部門提供實時風暴消息;沿海城市的道路及公共建築設計有利於疏浚,私人建築物遵守嚴格建築指引。雖則飛燕在大阪造成最少 600 人受傷,但日本部分城市設有感應器,為個別住戶提供水浸警報,自動落下水閘防災。另外更有日本工程師研究,如何借助颱風強大力量發電,他甚至號稱一個颱風足夠為全國供電 50 年。

但說到底,假如我們無法從根本著手,制止全球氣候暖化,再多的防禦措施始終都會失效。正如聯合國在星期一發表的氣候報告所指,政治領袖如不採取立即行動抑止全球暖化,到 2030 年氣候變化將會不可逆轉,屆時再多的防災措施,都可能超出人類可應付的能力。Thomas 比喻指出:

有如你準備好應付中等程度考試,為風暴來臨做好所有管理層面上的準備。誰不知你面對的竟是高級程度考試,而你根本沒有足夠能力、技術甚至思維應對。結果你再充裕的準備功夫,通通都只會付諸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