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們:風暴過後

A+A-

今年 9 月隨著一輪短促的十號颱風匆匆來到。作為香港人,我們對打風過後的一切、對打風和工作的微妙關係,再熟悉不過了,比如下午趕車返工、出外澗水、家裡勺水,或者在風暴更過後拖著疲乏的身軀回家。或許對一般學生或打工仔來說,打風過後意味著意外獲得的假期結束,但對住在低窪村地、海邊的朋友來說,打風前後的時光絕不易過。這次我們節錄了 3 本適合在風暴過後閱讀的書籍,詳情可瀏覽有關網站,了解更多。

界限書店 Boundary Bookstore:羅蘋・奈格爾「街頭隱形人:人類學家臥底紐約清潔隊的田野故事」

9 月甫到,颱風「蘇拉」為繁忙的城市帶來些許的停頓,在大多數人眼中,颱風帶來的是接連兩日的閒暇。但是,對清潔工而言,片刻的喘息換來的卻是日後沉重的工作。因為待到颱風離港的復工之時,就是收拾遍地塌樹斷枝的開始。本次為讀者朋友介紹每週一書 ——「街頭隱形人:人類學家臥底紐約清潔隊的田野故事」,希望能夠為大家帶來另一「日常」的視角,看見這些總是被大眾忽略的「未被標誌者」,以及他們工作背後的辛酸。

「街頭隱形人」的作者,人類學家羅蘋・奈格爾以人類學研究方法論中常見的「田野調查」以及「民族誌書寫」,透過親身參與城市清潔工的日常工作,與一眾工友建立真實的社交網絡,並將他們活生生的工作經驗與感觸,化為能夠讓我們感同身受的故事。其中,作者以人類學的學科素養,敏銳地捕捉清潔工在收拾垃圾的過程中彰顯的社會文化現象:從無止境生產垃圾的資本主義邏輯,到清潔隊如何利用簽到表與「是日目標」對清潔工施以規訓,再到職場内部充斥的陽剛氣質與偏見的性別政治,這些議題都無一例外地收納在本書的各個章節之中,不僅為讀者揭示了城市清潔工作的全貌,也牽動著我們的思緒 —— 既然紐約如此,香港的情況又會如何?

當我們把焦點放回颱風「蘇拉」之後的香港,雖風力已明顯減弱,天空仍是細雨綿綿,此刻的清潔工人已不得不外出工作:周圍隨處可見的樹枝、不規則地散落的樹葉,乃至卡在磚隙與坑渠的樹果,皆由清潔工一手操辦,以各種方式回收到臨時收集處;甚至連倒塌在地的樹幹殘骸,也要數名清潔工合眾人之力拖拽至應當的地點,其中的辛勞不言而喻。「街頭隱形人」雖並未書寫颱風天後的境況,但卻有提及紐約 2010 年聖誕節暴風雪後的清潔工作,二者面對的同是天災後的復原工作,難題亦大同小異,其中細節值得各位讀者朋友參考及深究。

最後,颱風「蘇拉」已過去,但未來仍會有下一個颱風來港。希望讀者朋友在為難得的假期感到慶幸的同時,不妨多多留關注香港清潔工的勞工議題,讓他們不再被忽視而遁入「隱形」。

獵人書店 Hunter Bookstore:瑟列斯特.赫莉(Celeste Headlee)「失控的努力文化」

每逢打風,「聽日準時返工」的李氏力場就會出現,誰會料到剛剛離開的超強颱風「蘇拉」竟為香港人帶來了三天假期。突如其來的「打風假」為忙碌的日常劃出喘息空間,但也有人被迫在家繼續工作,不少餐廳、cafe、雜貨舖老闆選擇風雨不改照樣開舖,有人不習慣忽然而至的閒暇,甚至感到焦慮不安。我們總是笑說,「香港人真係好鍾意返工」,但也許是時候思考,為甚麼我們總是無法好好休息?

傳媒人 Celeste Headlee 辭去全職工作後,原以為可以獲得更多閒暇時間,卻依舊感到疲憊不堪。她質問自己原因,同時反思身處的社會脈絡和歷史發展,寫下「失控的努力文化」,鼓勵大家「do nothing」,學習欣然接受並享受閒逸。

「太多人迷惑於效率崇拜,我們受到驅策,卻早已看不見我們的目標。我們用效率的高低而非滿足感,來評價我們的生活。」作者從自身經歷出發,透過工業革命、宗教、文化多個不同角度思考崇拜效率、追求生產力的「努力文化」如何被逐步形塑,成為現代人的枷鎖。然後提出「收回生活」的方法,提醒讀者享受閒暇、喜愛玩樂本是人類天性,只有容許大腦放空、思緒漫遊,才能活得像個人,一個充滿創意、熱愛思考、能夠與他人建立真正連結的人。

所以記住呀,我們真的不必時刻叫自己加油的。

解憂舊書店 The Book Cure:羅賓.史隆「24 小時神秘書店」

自從開了書店後,打風對我上班沒有多大影響,之前天鴿、山竹,我也回書店工作,因為太多書要整理,若暫停,只會把工作堆積在下一天。但今次蘇拉過後我沒有回書店,因為塌樹擋了去路,只好暫停一天,透過閉路電視遙距觀察書店風後是否安好,不過工作並沒有完全暫停,我還是要處理網店的工作。

雖然是十號風球,相對以往,市面上似乎較少問題,可能是週五打風關係,風後週末不用上課,也較少人上班,故少了麻煩,市面有足夠時間清理。加上又是時代轉變,在家工作/上課已不是新鮮事,打風甚至打仗都阻不到香港人返工。以我為例,如果可以,我想書店 24 小時,不論打風打仗都在運作,實體店我當然沒有能力做,但網店就可以,頂住先,這是古老搭新科技的產物,像小說「24 小時神秘書店」。

小說裡的 24 小時書店是實體舊書店,只是比一般舊書店多了點古怪。年輕主角失業誤撞,到神秘書店打工,故事就是主角好奇解開書店的秘密,内容包括用 Google、高端科技都不能拆解的古老密碼、中世紀讀書會、追求永生、印刷字體、出版業等,就是傳統和科技的對決或是融和,鍾愛舊書的我當然讀得津津有味。作者曾是 Twitter 的創意總監,對古典與科技有一套哲理,並巧妙地注入小說中。時代進步,資訊流通,方便了生活,颱風雖有一定的破壞,但對人的影響已減低,不用官員拉大隊提醒,市民已懂得應付。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