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

|共62篇|

為何政界難有時尚男神?

環顧全球政客的穿著,確實可用「奄悶」形容。特別是男士們,清一色恤衫西褲,若是競選要職,也不過是換套更貴的西裝而已。既墨守成規,更毫無特色。縱然我們都明白,西裝代表專業、穩重和承擔。但既然非穿不可,也絕非無財無勢,為何這麼多政客老是衣不稱身,像個穿著父親西裝去見工的畢業生?原來有的是故意,有的卻是難免。

You’re fired:美府官員「被辭職」名冊

杜林普政府再起波瀾。先有署理司法部長 Sally Yates 拒絕為入境禁令辯護被炒,再有國家安全顧問 Michael Flynn 在新總統就職前,就與俄羅斯駐美大使討論美國對俄制裁令,為此引咎辭職。回顧歷屆美府,被趕出「宮」的官員不乏少數,尤以下述幾位的(被)離職實錄最為轟動,足以名留白宮史。

世界情婦簡史

發明火車的一刻,等於發明了火車出軌;婚姻一樣。偷情當然不是男人的專利,但絕大部分社會似乎都印證一種現象:社會愈偏袒男性,情婦愈多。歷史是「他的故事」(HiStory),情婦則是其副產物,與父權社會互為表裡,古今東西有各種形式的包養,也就不足為奇。加拿大歷史學家 Elizabeth Abbott 著作「情婦史」(Mistresses: A History of the Other Woman)就爬梳了世界各地的情婦故事,重述歷史晦暗而桃色的一面。

陶傑:狂人總統的管治方式

狂人杜林普上台,展開為美國的戒毒癮療法,不足一星期,當然抗議四起,因為 20 年的泡沫化,為了刺激經濟,印鈔放款,量化寬鬆,加上低利率,只造成更大的借貸泡沫,垃圾債券甚至捲土重來。20 年來這種以毒攻毒的方法,令美國的經濟變成一個酒鬼和癮君子。正如 2013 年前英國金融官員端納(Adair Turner)的結論:「我們開了一個狂歡的派對,結果出現嚴重的宿醉(Hangover),我們竟認為治理宿醉的最好方法就是再喝烈酒。結果一切重頭再來。」

最強影響因子搜尋器上線啦

朱克伯格伉儷成立的慈善組織「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CZI)繼早前捐贈 30 億美元資助疾病研究,近日又開展首宗收購,對象「Meta」為以人工智能完善科學論文的搜尋器。鑑於學術界的海量論文良莠不齊,Meta 免費化將有助促進科研界的發展,「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亦更有公信力。

總統就職儀式 3 件事

本周五便是杜林普君臨天下的大日子。談及就職典禮,他曾對「紐約時報」如此揚言:「這次的就職典禮,我們將有難以置信、或會打破紀錄的入座率,屆時會有大批明星出席。華盛頓所有禮服都已售罄。你難以找到一條好裙來參與盛會。」但你知我知,此話純屬吹噓。至於真正的就職儀式會是怎樣?讓我們來預告一下。

如何評價奧巴馬經濟遺產?(下)

奧巴馬任內 8 年,美國貧富差距擴大?是,也不是。奧巴馬政府在緩和貧富不均方面的支出比例冠絕歷屆總統,任內所有階層工資見漲,基層和中產受惠程度近數十年最大,貧窮人口大幅下降,加上平價醫保法案實行以來,起碼 1,600 萬基層得以津貼投保,即使陷入貧困亦不至於失去醫療保障。生活質素與經濟條件普遍改善之下,為甚麼在數字上貧富程度依然日益懸殊?

如何評價奧巴馬經濟遺產?(上)

奧巴馬卸任在即,各大傳媒盤點任內 8 年經濟政策,一方面肯定奧巴馬帶領美國走出金融海嘯危機,另一方面批評改革措施不足,成果「不夠完美」。經濟雖然是數據主導的範疇,但統計數字並非事實的全部,要客觀評價功過,不可不知其背景。譬如,論斷奧巴馬的經濟遺產之前,不如先問一地經濟與該國領袖有多大關係?

白宮時裝指南:就職舞會穿甚麼?

杜林普即將「登基」,成為新任美國總統。作為第一夫人,梅拉尼婭(Melania Trump)在就職舞會的打扮,亦成為外界焦點。普羅大眾看的,無非是她有多高貴性感,穿甚麼牌子款式。但對這位白宮女主人而言,當晚的一襲華衣,不只要艷壓群芳,更加要昭示未來。

陶傑:奧巴馬八年的改變

奧巴馬芝加哥告別演說,展示八年政績,聲稱已經成功減少失業、與伊朗達成禁核協議、與古巴改善關係。他說:「改變,不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時間,而且要靠你們一起努力。」八年前,奧巴馬正是憑一個 Change 字參選,而且得勝。Change 這個字本身中性,要視乎「變好」還是「變壞」。

總統的最後一課:如何說再見?

一周過後,奧巴馬就要卸任美國總統。但在告別演說上,他不光是數算政績,為其履歷「打磨拋光」,呼籲國民捍衛民主、團結一致時,說得鼓舞人心,感謝妻子米歇爾時,更是動容落淚。剛柔並重的言詞,搏得輿論讚好,算是為他的 8 年任期,畫下完美句號。這種告別演說,其實是美國總統的傳統,始於首任的喬治華盛頓,他既創了先河,也留下了經典。

似曾相識的美國大選

最新點票顯示,希拉莉贏多 200 萬以上普選票,然而出於選舉人票制度,與白宮仍失諸交臂,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因而再掀爭議。本屆大選被視為 2000 年戈爾對布殊的翻版,其實,美國早於 19 世紀已有同類選舉結果,甚至出現過「舊版杜林普」候選人,有見及此,有人製作了一幅「總統週期表」,以大選制度及其結果為主題,介紹政治常識之餘亦闡明一個道理:歷史永遠新中帶舊。

陶傑:杜林普將如何驅逐移民?

杜林普上台,經濟改革是否成功?又有多少政綱會走數,包括遣返超過一千萬的墨西哥拉丁裔非法移民?杜林普聲稱會花費三千億美元投資基建,修路築橋。但基建需要勞工。本來最佳的勞工就是從非法移民中招募。制定條款,只要工作滿三年,即可特赦得到綠咭。但杜林普行將大量驅逐移民,不但沒有勞工,而且國內消費也大受影響。

陳蕾:在奧巴馬之前,另一位瞄準白宮的黑人領袖

點票後,當選人固然成為萬千焦點,落敗者只得黯然下台,當中有些華麗轉身,投身其他崗位,但更多消失於公眾視線。Huffington Post 的 Podcast 節目 Candidate Confessional 特意訪問多位在美國選舉落敗的公眾人物和有份籌謀的競選經理,剖白承受失敗的心路歷程,當中嘉賓包括在 1984 年和 1988 年的民主黨總統提名候選人、著名黑人民權領袖 Jesse Jackson。

陶傑:坐言起行

大選贏得漂亮,入主白宮之後,刻不容緩,到了要交貨的時候了。傳媒對杜林普的偏見很嚴重。「紐約時報」出版人已經認錯。但大亨勝選後,循例見奧巴馬,一對手謙卑地作祈禱狀,垂在胯下,心理學家說他內心慌張。好事者即刻起哄:杜林普本來沒想到贏,只一心搞局,哪知弄假成真,現在心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