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

|共43篇|

5 個有關聖誕禮物的殘酷事實

聖誕節代表著一場接一場的飯局酒局、派對、不斷購物以獲得快樂的時刻。為了快樂,即使深知地球將要付出重大代價,人們仍然堅持購買禮物。世界經濟論壇引述數據,指出消費者如何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中,被沖昏頭腦及作出龐大花費。

酒精陷阱:熱量

佳節期間,美酒一杯接一杯,但與食品製造商不同,酒廠不需要在瓶罐上標示卡路里及成分,所以甚少有人知道酒中含有甚麼,更不知道酒中卡路里究竟有多少。盡興背後,現實是 3 杯印度淡麥酒(IPA)已可以抵上半天的卡路里,在黃湯的快樂中,同時隱含健康風險。

【討厭聖誕人士專用】聖誕節求生指南

誰說聖誕普天同慶?假期理應休養身心,但聖誕聚會擠滿你的日程;眼見街裡愛人一對對,孤家寡人自覺格格不入,有伴侶者亦要為聖誕驚喜費煞心神,「放閃」背後有苦自己知。說穿了,聖誕從不普天同慶,是時候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了!英國健康心理學教授 Karen Rodham 提供 5 大專業意見,與天下討厭聖誕人士共渡時艱。

Moyashi:聖誕老人暴動

1974 年 12 月 18 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發生了一場騷亂,70 個聖誕老人衝入當時哥本哈根最大型百貨公司中,奪取架上的貨品,再派給街上的路人。這場聖誕老人暴動是由激進丹麥劇團 Solvognen 所策劃,在進行這次百貨公司突擊之前,已持續了一個多星期大大小小的越軌行動。

聖誕傳統的暗黑起源

無論在你心目中,聖誕節是為慶祝耶穌降生,抑或純屬尋歡作樂的藉口,那些過節時的「指定動作」,譬如送禮物、放聖誕樹、掛槲寄生、平安夜進教堂等,都有更神秘或黑暗的起源。英國記者兼作家 David Barnett 日前在「獨立報」撰文,揭開和諧喜樂的節日習俗背後,鮮為人知的險惡一面。

綠色和平:逢節一定要送禮嗎?

剛過去的父親節,你送了甚麼禮物給爸爸?每逢過節,不論在商場、電視、社交媒體,都會收到海量的「孝順必備」、「送禮佳品」、「買一送一」等促銷廣告,鋪天蓋地宣傳及洗版。香港有近七成人多以送禮表達心意,而且逾六成人受社交媒體影響觸發購物慾,節日期間 Facebook 高互動率的貼文竟有逾半是促銷廣告。

平安夜,優雅雖過時但有用

1902 年,藝術家 Emile Galle 為 Perrier-Jouët 香檳瓶身繪上美麗高雅日本銀蓮,就在此刻,Perrier-Jouët 已不再只是一瓶上好的香檳,而是生活中的藝術。香檳產區,名莊林立,能突圍而出,談何容易。不過,這正好說明,酒釀不止於味道,他有著追尋精神美感的優雅特質。

5 個失落聖誕鬼古

「平安夜,升仙夜。」講到聖誕鬼古,最經典一定是狄更斯的「聖誕頌歌」(A Christmas Carol),但若數英國聖誕季節鬼古始祖,可能是「科學怪人」(Frankenstein):「在 12 月 11 日一個恐怖的晚上……」自維多利亞時期起,英國便已確立聖誕節講鬼的傳統,「巴黎評論」(Paris Review)就選出 5 段被遺忘的驚慄聖誕故事,重溫平安夜的不平安傳統。

聖誕樹簡史

聖誕樹的源起眾說紛紜:早於前基督教時期,冬至時分的長青樹對不少地方已具備特殊意義,例如古埃及人會以綠樹佈置家宅,象徵神衹拉(Ra)病癒重生;古羅馬 12 月則有「農神節」(Saturnalia),家家戶戶乃至寺廟均會掛上常綠植物裝點;常綠樹對凱特人及維京人同樣具有宗教意義。直至 19 世紀中期,聖誕樹在美國仍然是異教徒習俗。究竟五彩繽紛的長青樹是如何步入耶教、走向世界?

送禮時,別只想到自己

無聊聖誕禮物屢禁不絕,收之不完的相架水杯潤手霜,或是既沒趣又沒用的擺設,每年被人束之於閣,從此不見天日。既然挑的並非收禮者的心水,往往令對方勉強收下,然後把精品變廢品,有些人為何還是硬要送?專家發現,那是因為送禮的背後,大多是出於自我滿足。

Live Norish:綠色聖誕——挪威聖誕樹

一年一度的聖誕將至,街道上的聖誕燈飾經已亮起,聖誕市集也開始了。火樹銀花下,手捧一杯冒煙的 mulled wine,坐在市集裡架起的火爐旁聞著松木香,聖誕氣氛愈來愈濃。把家居佈置看得很重的挪威人,也開始把家裡粉飾佈置一番,其中主角必定是一棵聖誕樹了。從 11 月中左右,聖誕樹在花店或大型的園藝中心開賣,也有些 pop up 的臨時賣點出現在各個住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