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聖誕樹,噢聖誕樹。
噢聖誕樹,噢聖誕樹。

聖誕樹的源起眾說紛紜:早於前基督教時期,冬至時分的長青樹對不少地方已具備特殊意義,例如古埃及人會以綠樹佈置家宅,象徵神衹拉(Ra)病癒重生;古羅馬 12 月則有「農神節」(Saturnalia),家家戶戶乃至寺廟均會掛上常綠植物裝點;常綠樹對凱特人及維京人同樣具有宗教意義。直至 19 世紀中期,聖誕樹在美國仍然是異教徒習俗。究竟五彩繽紛的長青樹是如何步入耶教、走向世界?

拉脫維亞首都里加市政廣場的遺址註明:「1510 年,里加第一棵新年樹」。
拉脫維亞首都里加市政廣場的遺址註明:「1510 年,里加第一棵新年樹」。

拉脫維亞自稱是聖誕樹的發源地,首都市政廣場上就有遺址註明「1510 年,里加第一棵新年樹」;不過普遍認為德國才是聖誕樹的大本營。相傳在 1536 年一個冬夜,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路經一處松樹林,抬頭驟見萬千星斗閃耀枝葉之間,大受感動。後來他在家中放置了一棵長青樹,掛上蠟燭,將天堂的星空景象帶給家人--就是第一棵「聖誕樹」的由來。

不論傳說真假,南德在 17 世紀初已確立聖誕樹的習俗,英國詩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造訪梅克倫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國(Mecklenburg-Strelitz)之後,就描述過家家戶戶如何以彩紙和禮物裝飾聖誕樹。英國皇后夏洛特(Charlotte of Mecklenburg-Strelitz)出身梅克倫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國,1761 年嫁予喬治三世時一併將當地習俗帶入溫莎皇室。1800 年一場貴族聖誕舞會上,英國第一棵本土聖誕樹儼然變成主角:「無數細小蠟燭照耀之下,樹上精心佈滿水果與玩具,有糖果、杏仁果和葡萄……眾人大獻讚美之辭,兒童手上拿著糖果和玩具,心滿意足離開。」

隨著倫敦畫報一張維多利亞女王與艾伯特王子的畫像流傳,聖誕樹開始風靡美國。
隨著倫敦畫報一張維多利亞女王與艾伯特王子的畫像流傳,聖誕樹開始風靡美國。

夏洛特於 1818 年離世之時,聖誕樹已在英國貴族社會紮根,及後維多利亞女王與德國表親艾伯特王子聯姻,習俗進一步發揚光大。1845 年起,倫敦畫報(Illustrated London News)、卡塞爾雜誌(Cassell’s Magazine)和畫報(The Graphic)等傳媒持續報道皇家聖誕樹的風尚,引起廣泛矚目並開始在上流社會普及。及至 1860 年代,英國幾乎所有富裕家庭在 12 月均會放一棵聖誕樹。

美國方面,聖誕樹由德國移民引入,成文紀錄早見於 1830 年代,但被視作異教徒的象徵,不為教徒接納。直至 1840 年代末,倫敦畫報一幅皇室畫像「瘋傳」至大西洋彼岸,聖誕樹挾維多利亞女王的人氣登陸美國,東岸社會掀起了一股模仿潮,德國異教樹從此變成美國聖誕樹。

聖誕樹未必帶有宗教象徵,今日也不再專屬皇室貴胄,但或者有一種意義值得保留--亦是夏洛特皇后的本意:為兒童帶來豐足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