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時,別只想到自己

A+A-

shutterstock_223988752

無聊聖誕禮物屢禁不絕,收之不完的相架水杯潤手霜,或是既沒趣又沒用的擺設,每年被人束之於閣,從此不見天日。既然挑的並非收禮者的心水,往往令對方勉強收下,然後把精品變廢品,最後變成送禮勤,有些人為何還是硬要送?專家發現,那是因為送禮的背後,大多是出於自我滿足。

匹茲堡大學 Joseph M. Katz 商學院助理教授 Nicole Coleman 認為,部分人執著送禮,是因為這個舉動,看似無私,實為自我。她指出:「送的人想要挑選一份禮物,代表與收禮者的關係深厚,突顯自己有多了解對方。他們忽視禮物是否實用,只著眼於禮物意味甚麼。」譬如對方知你喜歡動物,送你一隻動物造型的杯,而沒想到你早已買了類近的在用。

當年英超班霸曼聯訪港,李克勤送上自己的唱片及簽名給球星們,禮物下場慘淡。所以送禮時,別只想到自己。
當年英超班霸曼聯訪港,李克勤送上自己的唱片及簽名給球星們,禮物下場慘淡。所以送禮時,別只想到自己。

Coleman 解釋,這種心態不但令送禮者擔憂,唯恐對方不理解自己的心意,又自認對方暗中比較,怕其他禮物的價值,會把自己那份比下去。結果求勝心切,買了自覺體貼但對方用不著的物件,到頭來白花了錢,又製造了垃圾,而事實上真正在意價錢的,只是零售商而非收禮者。

美國 Carnegie Mellon 大學 Tepper 商學院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則指送禮反成尷尬的原因,是送贈一方只求令收禮者得到短暫快樂,而非考慮如何讓對方長期滿足。合著研究的副教授 Jeff Galak 解釋:「送禮者在選購時,腦裡浮現的畫面,是對方收禮時的笑臉,他們心想『我要令你在開禮物那刻就快樂起來。』」

若是奉獻時間金錢買來禮物,純粹想要逗親朋好友高興,這自非一件壞事。不過,若想送禮帶來意義,購買時應搞清楚禮物的效用。Galak 指出,那些令人瞬間歡喜的物品,往往「並非收禮者真正想要或需要」,他相信「大家想要收到的,是一些能夠長期享受及使用的禮品。」

但怎樣才知何謂「真正需要」?Galak 認為最好還是直接問問送禮的對象。「我們有種社會規範,認為直接問人想要甚麼,是設想不夠周到,但事實正好相反。當對方把意願告訴你,實際上是雙贏。如你怕會尷尬,可以問收禮者的朋友。」若是真的問不出口,或對方不好意思直說,也可買禮品卡,讓對方想要甚麼買甚麼。

心理學家 Erika Martinez 的建議更為簡單:試想像自己擁有一張 Amazon 的願望清單(Wish List)—— 即是想要購買但還沒購買的貨品清單 —— 你會在清單上填些甚麼。「(選購禮物時)這樣問自己一遍,可以給你一個正確的方向,找到一份能讓人滿心感激的周到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