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藍色聖誕節 —— 殺光那群非我族類

A+A-
特攝片「藍色聖誕節」中,有一群人無緣無故變成了藍血,並被各國政府追殺;圖為劇照。

1978 年的「藍色聖誕節」(ブルークリスマス)名義上是一部科幻電影,但設定上的 UFO 與外星人基本上沒有出過場;分類上也被算入特攝,但全劇可以算是特殊攝影技術的,只有槍火與顏色墨水。它事實上是一部披著科幻特攝外皮的政治社會電影,講述全球無數人意外被 UFO 強光照射後變成藍血人,各地政府恐懼他們會大量繁殖,最終取代紅血人,於是共同在 12 月 24 日晚發動大屠殺,將平安夜染成藍色。

當年電影上映時,被批評最多的地方是「基本上沒有說明政府為甚麼要追殺藍血人」,劇情安排只有一群人無緣無故變成了藍血,然後各國政府封鎖消息,利用大眾媒體發放虛假新聞,內部討論後決定相約日子共同射殺所有藍血人。觀眾只能從片段中窺探政府的想法:高官拿著一份報告說藍血人將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最終會無法控制;軍隊司令跟行動隊員說下手不用手軟,因為藍血人不是「人」,分發的任務指引上也標示為「敵性物」。

雖然從電影拍攝的 70 年代背景,我們很容易就猜到紅色恐懼的隱喻,但相對抽象的故事設定,讓電影可以超越其本身的時代,讓數十年後的觀眾對讀當下的現實。重點或者不是「為甚麼要屠殺藍血人」,而是政府可以屠殺藍血人而「不用對公眾作任何說明」。因為你的數量很多,因為我無法控制你,因為你跟我不同,在特定的時地中,以上的理由或者已經很充分開展一場大屠殺。槍在我手上,媒體也是我的人,為甚麼我有需要對你說明?

「敵性物」不過是一種標籤,目的只是模糊邏輯。因為對方不是人,而是非人之敵,所以屠殺都是合理的;圖為劇照。

需要一個理由,是因為你是觀眾,用第三者視角,就會對故事的合理性有一定要求。但對於身處該世界的人,「不一樣」已經是理由,「為甚麼不一樣」是毫不重要的。不一樣的認知會轉化為「非我族類」的意識,最後一步就是將對方非人化,「敵性物」抑或換成「曱甴」都不過是一種標籤,目的只是模糊邏輯。因為對方不是人,而是非人之敵,所以屠殺都是合理的。

當政府是一切的推手,積極將異己轉化成敵性物,敢光天化日開槍屠殺,問「為甚麼」的人都會關到牢裡。電影那一幕幕平民被無緣無故拖到街上,一邊高呼「我到底做錯了甚麼」,一邊被特務警察拳打腳踢的畫面,殘酷得很是熟悉。

電影當時是在 11 月 23 日上映,明顯是企圖乘聖誕節檔期播出。在本應浪漫的時節裡放映大屠殺電影,當年的日本觀眾應該不欣賞這種惡意的幽默,最終錄得慘淡的票房。但換在今天香港上映,應該分別也不會很大。在平常已經看到的事情,誰要給錢進戲院看?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