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的反移民暴動的背後:社會矛盾與右翼浪潮

A+A-
11 月 23 日晚上,都柏林奧康奈爾街(O’Connell Street)有巴士被縱火焚毀。 圖片來源:Brian Lawless/PA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11 月 23 日,愛爾蘭都柏林一所名為 Gaelscoil Colaiste Mhuire 的小學外發生持刀襲擊,引致共 5 人受傷,包括 3 名小童,傷者之一為約 50 歲的疑犯,後來有傳言指他是阿爾及利亞移民。事件激發反移民示威,有人突破警方防線,最終演變成暴動,有車輛被縱火、商店遭洗劫,事後警方出動超過 400 名警員戒備。外界則關注事件背後,愛爾蘭的種族矛盾和右翼浪潮。

談及愛爾蘭史,離不開討論移民的重要一環。過去數個世紀,數以百萬計愛爾蘭人為逃離貧窮、飢荒與迫害,離開故鄉走到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國。直到近年愛爾蘭經濟走向繁榮,這股移民潮得以逆轉。先是歐盟擴張,後來有亞洲和非洲移民抵達,目前居住在愛爾蘭的 500 萬人中,有 5 分之 1 出生於其他地方。加上烏克蘭和其他國家的難民日漸增多,由國家安置的人數從 2021 年的 7,500 人激增至 2022 年的 73,000 人,令民眾愈發擔憂房屋短缺。

「衛報」報道指,愛爾蘭開始流傳一種論述,指當地向外國人敞開大門,沒有任何把關和檢查,讓強姦犯和殺人犯在街上徘徊,而政府、反對黨、媒體和警察都沒有認真看待這一問題。其中一名示威者、化名 Samantha 的 27 歲母親向「衛報」表示,人們需要為國家而戰,自己不是種族主義者,不介意人們來到愛爾蘭,只要他們尊重本地人;可是很多來到這個國家的人是無賴,正在製造混亂。她又指自己曾經參與和平行動,但當權者無動於衷,認為武力具合法性。

去年 11 月 28 日,愛爾蘭當局在都柏林電力公司 ESB 前大樓內臨時安置約 100 名移民,有民眾到街上抗議,指當局安排未充分咨詢本地居民。 圖片來源:Niall Carson/PA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指,近年無論是政客抑或警方,都意識到有右翼分子就房屋短缺、生活成本危機散播恐懼;針對新庇護中心的地區示威愈來愈多,時常出現「愛爾蘭已滿」(Ireland is full)和「愛爾蘭人的愛爾蘭」(Ireland for the Irish)等口號。不過,當地仍未有像法國瑪琳勒龐(Marine Le Pen)、意大利梅洛尼(Giorgia Meloni)具標誌性的右翼政客。所謂的「反體制」陣營,各人的側重點也不同,有人更反對「覺醒文化」和性別議題。

綜合各外媒報道,這場暴動參與者動機各異。有人屬於右翼政治團體,是反難民中心抗議的常客。當中也夾雜了很多趁亂搶劫的幫派人士、投機主義者和醉酒人士,故此很多人一開始就把攻擊目標投向商店財產和警察,而非移民。直到 11 月 24 日,約 13 家商店遭破壞或搶劫、11 輛警車損毀,還有 3 架巴士和 1 輛電車遭殃,有 34 人被捕,警方不排除有更多執法行動。在警方出動大量警力下,到 24 日晚上都柏林市中心已恢復平靜

這次是愛爾蘭近年極罕見的暴力案,警方表示仍在調查此次襲擊的動機,相信是個別事件。然而,都柏林大學社會政策副教授 Matthew Donoghue 向「紐約時報」表示,這次暴動反映一些更根本的結構性問題:「人們感到不安、憂慮,感覺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 —— 這不是因為移民,而是由於他們所處的社會和經濟條件。」 社會不平等愈趨惡化,使一些長期居住都柏林的居民被排擠出市場,有些政治團體正正能捕捉這種群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