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

|共189篇|

Percy Leung:英國人與口罩(下)

既然這麼多英國人都不願意佩戴口罩,願意的又不懂正確使用及處理,那倒不如不要再強迫市民去遵從此十分有益卻甚為無效的法律。將口罩隨地處置、拿來當玩具玩耍、交換或胡亂佩戴等愚昧行為,其實充滿無數的衛生風險,亦隨時影響他人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英國武肺受害者 —— Pub

英國人的生活,總是離不開 Pub。去這些英式酒館,不只為了喝上兩杯,更是為了與知己把酒談歡。武漢肺炎爆發後,英國史上首次要求所有酒吧停業,已經造成民怨。近日當地出現第二輪疫情,政府再對酒館頒佈營業限制,令眾多經營困難的酒館百上加斤,可能最終難免倒閉,動搖英國文化的根基。

【中國製造】印尼能否搶先得到疫苗?

印尼現為東南亞第二大疫國,超過 24 萬人確診感染,直到 8 月底,單日確診個案仍每週創新高。當局還預期,疫症將令貧窮人口再增 490 萬。因此上至政府下至人民,均強烈擁護疫苗的可行性,甚至主動參與臨床試驗。但這正好提供一個機會,展望如此巨大的期望,如何加速全球武肺疫苗接種,以及其潛在陷阱。

全民檢測:西方醫學家為何反對?

特首林鄭月娥聲稱,有「所謂專家、醫生」不斷抹黑全民檢測計劃、阻止市民參與檢測,是出於「政治計算的目的」,意在抹黑中央、破壞香港與中央關係。另一方面,有醫護公會及民主派人士呼籲杯葛檢測計劃。姑勿論人文醫學家早就指出公共衛生是政治問題,又有本地的國情因素,而在外國醫學家層面,全民檢測背後的醫學理據為何?

貝魯特大爆炸後遺:幾何增長的疫情

一場震撼世人的大爆炸,令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變成頹垣敗瓦,造成至少 178 人死亡、約 6,000 人受傷。他們承受痛失親友及家園的悲痛,留下沉重心理陰影,很多人的眼睛、動脈、筋腱和神經,還遭受不同程度的割傷。在這身心受創之時,當地更面臨武漢肺炎全面擴散的危機。三重打擊下,貝魯特人要如何挺過去?

武肺病人痊癒了,但醫生都不知如何治好

經過 7 個月的抗疫戰,面對武漢肺炎的美國前線醫生們,總算開始摸索出一些治療方法。但他們治好病人,卻不了解是怎樣治好的。在這場充滿著未知的疫情中,這批專家失去了最基本的醫學工具 —— 以助決策的可靠證據。醫學界認為,欠缺對潛在療法的臨床實驗,非但令醫者繼續盲摸摸,亦無助於長期抗疫。

武漢肺炎所改變的餐飲習慣

餐飲業可以説是這次武漢肺炎災情之中,最深受重創的行業之一。美國餐飲業的雇傭人數超過 1,500 萬,產值高達數以萬億計,普通人平均每週外出用餐五次,自疫情爆發以來,由於各種限制措施,盈利下跌,不得不大幅裁員。目前美國的餐廳陸續重開,未來外出用餐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多重研究】2021 年後,仍有疫情嗎?

武漢肺炎大流行持續超過半年,由輕視疫情、恐懼、緊張到開始產生「抗疫疲勞」,然後疫情再度爆發,反反覆覆。疫情到底何時了?「自然」期刊專題報道,科學家預測此冠狀病毒將會長期存在,疫情至 2021 年仍難完結,而遏制關鍵則在於人體對其免疫力的長短。

抗疫戰下的監控經濟

武漢肺炎導致百業蕭條,但卻令少數人發大財,例如化驗商、生物科技商和監控工具商。近日有香港傳媒就報道,港府在沒有招標的情況下,向 3 間化驗所採購共 2 億元的檢測服務;政府還計劃推行全民檢測,引來不少民眾質疑 DNA 樣本會如何處理。有學者就指出,私隱和健康並非二元對立,人們亦應關注監控經濟(surveillance economies)的反民主特質。

【Soul Monday】他們交換招牌貨,造就雪球效應

東京都疫情反覆,長期自主停業和市民減少外出,令銀座人潮大減,生意一片慘淡。眼見區內商戶愁眉不展,有和菓子店東主發起「商品接力計劃」(もの繋ぎプロジェクト),以接連贈送招牌貨的形式,在社交媒體介紹各家產品,從而團結社區共度時艱,連無印良品、日產及 Uniqlo 也參與其中。

逐家逐戶尋「無症狀患者」,是真正的防疫?

截至 8 月 3 日,武漢肺炎已奪去全球近 70 萬人性命,是 21 世紀最大的公共衛生災難。有些國家卻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藉以永續數據監控,加速集權,打壓異己。菲律賓就計劃派出警察挨家挨戶搜索「無症狀患者」,有人權組織憂慮,新政策只會成為抓捕異見人士的藉口。

所羅門群島,兩岸外交戰第二回合

去年 9 月,南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群島及基里巴斯先後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轉投中國。儘管島國政府深受中國銀彈式投資及援助的承諾吸引,但所羅門群島人口最多的馬萊塔島(Malaita)人民,似乎並不滿意政府的選擇。如今,馬萊塔島與中央政府正在武漢肺炎大流行之中,上演親台與親中的衝突。

瑞典疫情冠北歐,當局辯解錯不在寬鬆抗疫?

瑞典是北歐人口最多的國家,國民幸福指數更於全球首屈一指。可是,其武漢肺炎疫情的嚴重程度亦為北歐之首。國際輿論批評,瑞典疫情特別嚴重,是因為當地採取寛鬆抗疫措施,瑞典政府則否認此說法。挪威報章「晚報(Aftenposten)」早前盤點了瑞典政府提出的三大解釋。到底他們能否理直氣壯說其「無做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