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xit

|共106篇|

如果邱吉爾活在今天,他會支持脫歐還是留下?

如果邱吉爾活在今天,他會支持脫歐還是留下?最近比利時首相 Guy Verhofstadt 聲稱,邱吉爾肯定會投留歐一票,理由是 1947 年 5 月邱吉爾在艾伯特音樂廳發言時曾說:英國將在一個統一的歐洲,以家庭成員的身份,扮演關鍵角色。邱吉爾是公認的偉人,但不要忘了他也是政客,也就是說,他說的話可不可以照單全收?

脫歐 2,200 億損失可以做乜?

脫歐公投以來爭議不斷,由公投是否適切、法律約束效力到整體經濟損失,似乎全是負面消息。財相夏文達近日公佈秋季中期預算,暫別財政盈餘,預算責任局估計 5 年內公債將急增 2,200 億英鎊,總數升至 19,450 億。有分析指,政府額外舉債可視為脫歐的成本,其中有 780 億歸因於後公投時期經濟衰退,160 億出於政府開支及稅務,其餘則是英國央行針對脫歐所出台金融措施的成本。2,200 億英鎊是甚麼概念?不用在脫歐的話,可以做甚麼?

脫歐的輻射後遺

核聚變是太陽產生能量的原理,核聚變比現時核裂變反應堆產生更少核廢料,也無碳排放,數世紀以來,科學一直致力研究以核聚變產生所需能量。位於英國牛津郡的 Culham 核聚變研究所 (Centre for Fusion Energy)是由歐洲資助的研究中心。不過脫歐卻令這座研究所的前途撲朔迷離。

史上 4 場大熱倒灶選舉

杜林普勝選,震驚寰宇 70 億人,繼脫歐公投、德國大選右翼崛起及哥倫比亞公投否決和平協議後,又一「黑天鵝」現象,主流傳媒的民調與現實結果相去極遠,希拉莉的慘敗足以寫入大熱倒灶事件之列。歷史上預測落空的選舉不在少數,但論反差之大,要數以下幾場:

反民主的理據

世界有民主以來,就有反民主。柏拉圖憂慮雅典民主制會造就平庸社會,人民依據個人喜好而活,判斷不依據理性、正義和真理,結果就是蘇格拉底之死;美國是世上第一個實驗現代代議民主制的國家,但其實美國憲法並不十分民主,反而有意處處牽制人民權力。正如邱吉爾講,民主並不完美甚至極差,但究竟還有沒有更好的體制?有學者就嘗試提出折衷方案。

戴卓爾主義的終結?

1980 年代,戴卓爾與列根聯手開創新自由主義時代:交易自由高於其他自由;個體和市場之間,不存在所謂社會。國家原子化之下,福利削減、工會式微,人人在自由市場內浮沉,有私利無公益。戴卓爾主義行之三十年後,英國又出現了一位鐵娘子,但此娘不同彼娘,兩人甚至是對立面--起碼金融時報主筆 Martin Wolf 如此認為。

如果有一張火車票,你會……咪住,去邊先?

香港政府跟香港年輕人已經無計傾,全送子女到外國讀書的達官貴人,再歌頌獅子山精神及努力就可買樓,只會換來年輕人的一隻手指,當然也是活該。與其搞甚麼太空人分享、奧運隊員唱歌跳舞,不如看看歐盟的新計:18歲即享一個月免費跨國火車證,意念超好!至於香港政府也可照抄,不過咪住先,張火車票去邊的?

公投,未如民願?

環顧全球,近日多個國家舉行或正籌備舉足輕重的公投決議,如日前匈牙利公投是否接受歐盟難民配額,雖有 98% 的選民反對配額,但因投票率未過半而無效;哥倫比亞和平協議公投遭否決,4 年談判成果功敗垂成;意大利則將於今年 12 月 4 日舉行憲法改革公投,除了關乎本國政局,形勢若有不對,則有可能深化歐洲經濟危機。公民投票被視為直接民主的體現,在制度上或能解決爭議,但公投並非萬能,尤其是在反映選民意願方面。

哥倫比亞人為何「拒絕和平」?

哥倫比亞政府與毛派叛軍「革命武裝力量」(FARC)不久前達成歷史性和平協議, 4 年談判成果卻以些微差距於公投被否決。贊成派指責反對派自私、黷武,反對派則宣稱正義伸張,「尊嚴不屈」。反對派有甚麼訴求?兩派勢力有無商量空間?哥國和平進程何去何從?

公投後,英國走向正途?

文翠珊說脫歐事在必行,不容反口覆舌。然而,公投結束至今,國民為未來擔憂整整 10 周後,英國政府才有所行動,在首相別墅舉行內閣 brainstorm 會議、強調能轉危為機、以及…… 為「脫歐事務部」開 Twitter 帳戶。這塊官方「網絡公告板」,立即被網民當做另類溝通渠道,滿是嘲諷及批評,對脫歐怨氣甚重。但一項最新民調發現,大部份英人倒認為國家「走在正軌」,心態相當樂觀。

「歐盟維持和平」是事實抑或神話?

對於德國哲學家哈巴馬斯和他那輩人,歐洲是個「和平大計」(European peace project),歐盟也是基於促進和平的目標創立:以經濟協作,打破國族界限,令前敵對國家轉為合作夥伴,穩定地區安全。然而,自歐盟成立以來,這大計不斷被挑戰,近日的英國脫歐、歐國民族主義日盛的趨勢,不禁令人又一次質疑歐盟維持和平是否事實?

護照風波:英文也要脫歐?

英國脫歐,英文也要脫歐?有人發起網上請願,要求國會移除英國護照上的法文字句「Dieu et mon droit」、「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以示英國與歐盟之別。不過即時有網友指出,其實「passport」一詞,已經源自法文。英法歷經千年的語言交流,恩仇交織,難以一刀兩斷。

英小企:脫歐是放眼世界

文翠珊上台後,強調脫歐事在必行,國內外則紛紛唱衰,指「離婚」會造成經濟浩劫。但「華盛頓郵報」發現,凡事皆有兩面,對英國一些中小企來說,脫歐才有商機。這些商戶相信,英國離開歐盟,意味著可從諸多制肘中鬆縛,營商環境更加自由開放,能爭取有利的貿易協議,重建以英國利益為先的新經濟秩序。

理性萬能?完全理性即最不理性

脫歐派勝出英國公投,不少留歐派隨即指脫歐者魯莽,罔顧專家警告,無視經濟學家推測,盲目排外,故此脫歐此決定毫不理性,情感先行——這些批評所反映的是知識分子推崇理性思考、科學判斷,視感情用事次等的意識。那麼如果我們的未來社會完全以理性先導,邏輯至上,科學最高,又是否一件好事?

文翠珊內閣:誰去跟歐盟講數?

文翠珊上任後首項「外交」事務,是向默克爾和奧朗德言明:我們定會脫歐,但需要時間。作為首相,她爭取了空間準備,但接下來與歐盟漫長的討價還價,還是要由脫歐事務大臣 David Davis(戴德偉)主理。這位將會主宰英國前途的白髮紳士,是何方神聖?

鐵娘子再世 是福還是禍?

一場令人大跌眼鏡的公投,踢走了卡梅倫,大熱繼任人莊漢生(Boris Johnson),亦被盟友背叛而棄選,結果讓內政大臣文翠珊(Theresa May)乘勢而上,從今天起入主唐寧街 10 號,成為英國史上第二位女首相,帶領國家步入後.脫歐時代。對將要正式「離婚」的英國及歐盟而言,這位新.鐵娘子上台,到底是福還是禍?

後脫歐時期的歐盟英文

英國脫歐,歐盟官員一度放風,警告英文或失去區內官方語言地位,不出一日講法被推翻,歐盟駐愛爾蘭代表聲稱更動官方語言必須由部長理事會(Council of Ministers)投票決定。鑑於英語應用廣泛,各國官員賴以溝通,英文將繼續留守歐盟。不過有論者指出,當英語脫離了英國規範,非母語使用者任意運用,將進一步促成歐式英文,而且大安旨意,盡情克里奧,大灑洋涇濱。

陶傑:退歐學英文

英國退歐,下屆首相爭奪戰開始。內憂外患,這是香港下一代學習政治和民主的良機。

政治太深奧,不如研究語文。前市長Boris Johnson 本來呼聲最高,但臨時宣布退選。這位金髮市長是傳記作家,文筆高超,有小彭定康之譽。他宣布不角逐,用的是英文常見的委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