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跋涉赴月球,但最震撼的,是我們的故鄉。」

A+A-
1968 年,由阿波羅 8 號拍下的首張彩色地球照片 Earthrise。 圖片來源:NASA

當被問及地球的外形,你我大抵都有些概括的印象:圓形、藍色⋯⋯ 可是,這個今天看來的「常識」,其實得來不易。1972 年 12 月,美國阿波羅 17 號登月任務期間,拍下可能是人類史上最重要的其中一張照片「藍色彈珠」(Blue Marble),首次清晰、完整地捕捉整個地球。中央蘭開夏大學史學家普爾(Robert Poole)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回溯這段科學史,以及地球攝像對環境保育的意義。

二戰後,世界很快步入冷戰時期,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陣營,在軍事、經濟、科技等各個範疇較勁。冷戰促成了上世紀 50 年代至 70 年代的太空競賽,1961 年蘇聯太空人加加林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人類,而在 1969 年,美國阿波羅 11 號的太空人也破天荒完成登月任務。這些載人太空任務雖然引領人類科學發展到新的高度,同時幫助政權宣示國力,可是在民間一直爭議不絕,認為是好大喜功、虛耗公帑。

然而普爾指出,美國載人太空任務,其實掀起了民間一波環境保育運動,太空影像成為了重要的動員媒介。

1966 年,美國探測器月球軌道器 1 號,首次從月球拍攝到半個地球的影像,但只有黑白色而且模糊不清。到 1968 年,阿波羅 8 號的太空在繞月軌道上,拍下首張彩色地球照片「地球上升」(Earthrise),雖然照片只影到大約半個地球,但就在當時引起極大震撼,美麗斑斕的地球與枯黃的月球形成強大對比,拍照者、太空人安德斯(Bill Anders)事後表示:

我們長途跋涉奔赴月球,但到頭來,我們看到最震撼的東西是我們的故鄉星球。
We came all this way to the moon, and yet the most significant thing we’re seeing is our own home planet.

1972 年,阿波羅 17 號終於拍下地球全貌,成為舉世聞名的照片 The Blue Marble。 圖片來源:NASA

不少市民被地球美麗而帶點脆弱的影像所震懾,孕育出新一波環境運動。「地球上升」誕生翌年,跨國綠色組織「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正式成立。1970 年,時事評論員 John Caffrey 形容,阿波羅任務最重大而深遠的貢獻,是喚醒人們要在為時已晚前守護環境。1972 年,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了首屆「聯合國地球高峰會」(UN Earth Summit)。同年 12 月,另一張驚世照片「藍色彈珠」面世。

當時,阿波羅 17 號太空船船員正前往月球,當他們到達離地球 29,000 公里的位置時,太空船剛好背對太陽,於是可以清晰拍攝到由地中海地區到南極洲的冰冠,是人類首次透過太空人的目光和器材正面凝視地球。有趣的是,在照片中心的是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而非西方白人國家,為照片增添一種普世平等的意味。到今天,「藍色彈珠」依然是世上其中一幅傳閱和轉發量最高的照片,也成為我們想像地球的重要媒介。

來年 12 月是「藍色彈珠」誕生 50 年,屆時地球與太陽的相對位置亦會與 1972 年時相約。普爾建議太空科技商人再拍攝新一幅「藍色彈珠」,不單喚起大眾對環保的關注,也可以讓人們意識到過去 50 年的環境變化,例如撒哈拉沙漠在擴大,而南極冰川在融化、綠地面積亦見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