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太空垃圾即將「有跡可尋」?

A+A-

陸地、海洋垃圾何其多,太空亦然。在近地軌跡(low-Earth orbit)中,已知的中、大型太空垃圾約有 1.2 萬件,但礙於科技限制,現時只能偵測到長、闊、高均多於 10 厘米的垃圾,這意味太空或存在著許多未被發現的微型垃圾,如燃料殘渣,數量甚至有可能高達數十萬,對運行中的衛星構成潛在危機。近日,太空科技公司 Leo Labs 宣佈成功研發一套先進的雷達偵測系統,相信能有助追蹤微小的太空垃圾,從此開啟「太空垃圾經濟」。

據科技新聞網 TechCrunch 報道,設於紐西蘭、名為「Kiwi Space Radar」的雷達站,棄用傳統的「圓盤型」雷達,起用了相位陣列雷達(phased array radar),其雷達光束經電力驅動,可在毫秒之間轉換偵測目標,比傳統雷達能更快速地掃描整個天空。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偵測到低至 2 厘米長、闊、高的太空垃圾。

「每個人都只顧著飛上太空,卻毫不關注微型太空垃圾的問題。」Leo Labs 總裁 Dan Ceperley 說:「我們很樂意向世界展示這座雷達站,因為它是未來科技的『先行者』。」他預計 Kiwi Space Radar 能夠偵測 25 萬件太空垃圾,而且每天能追蹤衛星軌跡運行狀態 10 次,有望為太空科技發展和投資提供更多資訊、節省數以百萬計的金錢。

Leo Labs 位於紐西蘭的相位陣列雷達站。 圖片來源:Leo Labs

現時,偵測太空垃圾的主要機構為美國空軍,但由於一直依賴部分自冷戰時期遺留下來的技術,以及官方軍事組織的緣故,它對外發佈的訊息有限;至於硬件方面,美國空軍也有較強的雷達,只不過長期被政府限制使用,而且耗資巨大,動輒過億,導致有關太空垃圾的資訊不能經常更新。加上南半球缺乏有效率的雷達站,有見及此,美國雷達公司 Leo Labs 決定加入市場,得到維港投資 2016 年起的融資,填補空缺。

「我們為計劃研發成功感到十分高興,而且肯定能從中得到有效數據。」Ceperley 說。他表示,Kiwi Space Radar 經測試後,最快會在今年年底正式投入運作,向全球提供太空垃圾追蹤服務,同時偵測和預防部分太空危機,如衛星墜落和相撞等,並會即時透過 3D 技術模擬情況、向客戶發出警報。

太空垃圾「製造易,收拾難」,不同的運轉軌跡令其難以回收,現階段只能靠追蹤的方式來避免衛星和垃圾相撞,治標不治本,偏偏有愈來愈多國家發射人造衛星和火箭上太空,製造更多垃圾。責任誰屬的問題難以釐清,但倘若各國繼續知而不理,也許有朝一日太空也會變成「垃圾太空」,反過來危及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