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共152篇|

BookTok 重新推動的青少年閱讀風潮

港人「敬而遠之」的抖音(TikTok),已是歐美青少年離不開的社交平台。特別是疫症期間,大量用戶分享讀後感及推薦書目,自去年夏季形成了 BookTok 現象。附有同名話題標籤的影片,觀看次數合計超過 126 億。影響力之大,足以把舊書重新推上銷量榜,亦令新晉作家受到注目,連業界也視為風向標。但要獲得垂青,除了好看,還要「好喊」。

日本八百頁磚頭書大賣之謎

人怕出名書怕厚,磚頭似的數百頁「巨」著,光是拿去付錢也嫌手累,加上近年流行電子讀物,若非「聖經」或「哈利波特」,大概只會堆在倉庫。惟日本出版界近來出現異象,多本定價頗貴且重如鈍器的商業類書籍,相繼成為暢銷之作。這波熱潮的背後,或與一眾無聊又無望的上班族有關。

陶傑:西方在網絡和瘟疫時代的智商危機

瘟疫期間,西方國家執行限聚令,青少年要在家中網上展開大中小學學業。專家擔憂這一兩年西方國家的教育水準會下降,因為上網雖然是當代少年兒童的主要生活行為,但是一代人上網,使用的文字和語言,並不嚴肅,網上的閱讀和寫作,也不是所謂的 Serious writing and serious reading,只是互相傳播短句、散章、圖案符號(emojis),對於真正的學習,並無促進幫助。

亂流下,湧現的末世小說風

疫情無日無之,不少人透過閱讀排遣寂寞,但慰藉卻未必來自心靈雞湯。過去一年,以氣候災難為題的幾部末日類小說便榮登美國暢銷書榜,主角通常是置身末世災劫後的世界,或者親眼見證末日降臨,但故事也不是要散播絕望,讀者是可以從角色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從而在亂世中覓得安慰。

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南極探險家如何渡過漆黑孤寂的寒冬

無論是溫度抑或政經狀況,香港都踏入寒冬,相信每天早上,你我都不想離開被窩。南極是地球上其中一個氣候最極端的地方,每年一半時間沒有日照,冬季平均只有攝氏零下 49 度。地理雜誌 Atlas Obscura 就與大家回顧,在上世紀初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南極探險家如何面對嚴寒、黑暗,還有孤寂。

回顧 2020 年被推薦的英文書

充滿災難的 2020 年快要結束,不知道 2021 年的世界會變得怎樣。在亂世之中,但願一眾同路人能夠平安之餘,亦能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美國三大老牌媒體「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時代雜誌」就一如既往評選出十大好書清單。

【法式抗命】何以作家們要為書店交罰款?

以暢銷小說家 Alexandre Jardin 為首,一批法國作家日前作出史無前例的承諾,表示願意為持續營運的書店代繳罰款。但問題是,為何這些商戶會遭政府懲處?它們並非售賣批評領導人的禁書,而是違抗兩週前開始的全國封鎖令。隨著武漢肺炎再次大爆發,當地人重新審視書店的重要性。

【隱藏版】名人推薦書單

又一波武肺疫情,又一次居家抗疫。上回把握時間,將封塵萬年的書都看了,如今再有餘閒,總算可添購新書來讀。但茫茫書海,怎樣選才好?想買英語書籍,可參考這份「隱藏版」名人推薦書單。說是隱藏,只因所有上榜著作,均是「紐約時報」透過一段段在家進行的訪問或直播,從被拍入鏡的書架所「挖掘」出來。

如果書展取消……

香港書展即將在下星期舉行,但社區再次出現武漢肺炎傳播鏈及不明感染源頭,更甚是政府仍未有具體政策處理大型展覽活動。眼下情況,即使書展如期舉行,入場人次及展期內活動均受影響。觀乎 3 月疫症全球大爆發時,萊比錫書展取消,「德國之聲」專文指出,這對於出版商來說是沉重的打擊,不僅是經濟上的損失,更喪失書籍宣傳良機。

有時間,不如多閱讀?

「沒有時間」在這段與世隔絕的日子中難以成為藉口,在花時間打機、執屋、烹飪、運動以外,有否想過閱讀那些經年買下,但久未閱讀的書?慈善組織 Reading Agency 的調查顯示,英國國民自 3 月 23 日宣佈封城以來,似乎加深了閱讀興趣,受訪者中近 3 分 1 人閱讀量增加,當中更有近半數是年輕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