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南極探險家如何渡過漆黑孤寂的寒冬

A+A-
包括徹裡加勒特(Apsley Cherry-Garrard)在內的新地探險團成員居於埃文斯角(Cape Evans)的小屋內。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無論是溫度抑或政經狀況,香港都踏入寒冬,相信每天早上,你我都不想離開被窩。南極是地球上其中一個氣候最極端的地方,每年一半時間沒有日照,冬季平均只有攝氏零下 49 度。地理雜誌 Atlas Obscura 就與大家回顧,在上世紀初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南極探險家如何面對嚴寒、黑暗,還有孤寂。

音樂和閱讀

在極地黑夜,音樂能讓人保持心智健全。1910 至 1913 年,英國學者進行著名的「新地探險」(Terra Nova Expedition),當中最年輕的一位成員曾說:「當與文明隔絕後,才完全感受到音樂的威力,它可以令人回憶過去,安撫現在,以及憧憬未來。」在 1902 到 1904 年,蘇格蘭的南極探索團更加帶上一名風笛手。著名英國遠征船「堅忍號」(Endurance)沉沒時,船長沙克爾頓(Ernest Shackleton)就堅持氣象學家要帶走班祖琴,並稱之為精神良藥。

閱讀也是極地探險生活中重要一環。堅忍號設有圖書館,庫藏不單有探險書,也有劇作、小說、詩集、大英百科全書等等。有人在期間能夠透過自學學會新語言;又有探險員表示詩集十分有用,當思緒紊亂,滿腦袋充滿牢騷時,它能讓人在空虛的歲月,全神貫注地重複咀嚼一種東西。堅忍號沉没時,船長沙克爾頓就只保留一本吉卜林(Rudyard Kipling)詩集,以及亞歷山德拉王后送給他們的「聖經」第一頁。

吃喝玩樂

初期的南極探險家基本上只能享用乾糧和罐頭,他們也會把名為「Pemmican」的乾肉餅加上穀物,燉成濃湯(Hoosh)。探險家感到寡淡的話,會嘗試發掘新食物,例如企鵝和海豹。在很少數的情況下,當食物變得短缺,冒險家亦要吃掉隨行的犬隻,經典例子有 1910 至 1912 年的「前進號探險」(Fram expedition)。由於味覺長期得不到滿足,探險家的話題時常離不開家鄉食物,美國海軍上將貝德(Richard Byrd)在南極找到家鄉烹飪書後,曾經興奮得大喊大叫。

探險隊雖然只有平淡無味的食物,但酒水通常充足,啤酒、果酒、烈酒應有盡有。有時隨行人員會討論應否帶酒上船,因為船員宿醉的話,執行任務或有危險。首位到達南極點的探險家阿蒙森(Roald Amundsen)應會對此不以為然,他曾說:「團隊所有人都喜歡偶爾來一杯酒水,無人會例外;就個人而言,我會視酒精為極地之中的良藥。試想想,兩名大男人在吵架時,聞到冧酒香氣,相信立即就會和解過來了。」

除了吃喝,玩樂也十分重要。1898 到 1900 年的「南十字探險團」(Southern Cross Expedition)團長博克格雷溫克(Carsten Borchgrevink提及,黑夜和寒冬如惡靈一樣侵襲船員的心智,紙牌和西洋棋就成為珍貴的消遣,船員會投入得尖叫起舞。在新地探險中,探險隊員會在下午休息時爭相玩西洋棋,可是團隊只有兩副象棋,每次人們都爭先恐後。

做個有智慧的人

新地探險團團長史考特(Robert Falcon Scott)在埃文斯角的小屋內寫日記。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為了保持活力,很多極地探險者都會寫作。他們會營運自己的報章,內容包括天氣報告、專訪、探訪企鵝巢穴的小故事,以及各種文字遊戲,並且會附上精美而幽默的插圖。值得一提的是,報章內時不時有情色內容,如黃色笑話。一名新地探險隊隊員解釋:「最重要的任務,是不能讓抑鬱在空氣中蔓延。」除了為報章寫作,幾乎每位極地探險家都會寫私人日記,一來將來或能以之賺錢,二來為家人留紀錄,三來只有寫日記,才能讓他們區分到每一天。

哪一種人較適合在極地生存?知名歷險家、新地探險團團員徹裡加勒特(Apsley Cherry-Garrard)講過:「擁有強大神經力量(Nervous Power)的人最能捱過探險活動」,他認為好的極地探險家不需要太多肌肉,他們出色的頭腦足以彌補身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