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購物平台 Temu,能與亞馬遜匹敵嗎?

A+A-
圖片來源: Lam Yik/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去年 9 月面世的中國購物平台 Temu,以琳琅滿目的廉價商品作賣點,宣揚用戶「可像億萬富翁一樣購物」。截至 5 月,其應用程式已在 48 個國家上架,在美國有超過 1 億活躍用戶。消費歷史學家 Wendy Woloson 認為,該平台滿足了美國人對便宜商品與新奇體驗的渴望。美國新聞網站 Vox 分析了該平台的興起:它與亞馬遜似乎同樣在銷售數之不盡的產品,但後者強調便利的購物體驗,特別是針對「目標明確」、想要便宜或冷門必需品的消費者;而 Temu 則完善了「衝動購物」的藝術,哪怕產品質量不如預期,最重要是在購物過程中帶來刺激。

Temu 除了以價格取勝,還集合了千奇百怪的貨品,例如入耳式耳機清潔套裝、食物切碎機、迷你啤牌及惡作劇禮物等;平台上彷彿每天都是黑色星期五購物節,用戶不時可透過幸運輪盤來贏取優惠。Woloson 指出,富人追求稀有或訂製珍品,該平台則運用算法,不斷為用戶「度身訂做」意想不到的推介清單,實際上都是量產的廉價品。

選擇多元,創造驚喜與需求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YipitData,該平台推出的一年內,約 40% 美國銷售額來自年收入低於 4 萬美元的家庭,比例僅次於沃爾瑪、一元雜貨店 Dollar General 和 Family Dollar。Google 數據顯示,Temu 的搜尋量在密西西比州、西維珍尼亞州及肯德基州等貧窮地區最高。另外,近 3 分之 1 的美國受訪者表示將因為 Temu 而減少在沃爾瑪和亞馬遜消費。

有分析指出,Temu 的價格其實略高於 Dollar General 等大型折扣連鎖店,亦未必比亞馬遜更便宜。但平台會提供一些瘋狂減價貨品來吸引流量,然後在其他商品上賺回部分收入;同時運用算法不斷推薦多元產品,為資金短缺的美國消費者創造需求 —— 尋找更便宜,或其他平台所欠缺的獨特商品。

雄厚資金加上低成本致勝

Temu 不時提供幸運輪盤等遊戲,讓用戶「贏得」折扣等獎勵。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根據應用程式分析網站 Business of Apps,截至 6 月 Temu 的每月總商品交易額(GMV)達 10 億美元。對於一家成立未夠一年的公司來說,可謂成績斐然。Vox 報道認為這有賴於 Temu 母公司、市值達 1,550 億美元的中國電子商務平台巨頭 —— 拼多多控股公司,提供強大資金作後盾,使 Temu 能承受極低的商品價格。

根據中國科技與財經新聞媒體 36 氪,目前 Temu 在每筆美國訂單上的虧損約為 30% 到 35%;平台正試圖向第三方賣家施壓以降低價格。Temu 則聲稱因其為第三方市場,賣家無需支付中間費用,才能維持低價格的優勢。早在 2000 年時,亞馬遜已游說中國製造商加入其當時推出的第三方市場;目前超過 60% 銷售額來自第三方賣家,近一半是來自中國。哈佛商學院榮譽教授 John Deighton 表示,包括 Temu 在內的中國公司從亞馬遜身上學會在美國營銷,現時卻切斷亞馬遜供應,並意圖降低價格與其競爭。

此外,Temu 還以放慢運輸速度來提高價格競爭力。每張 Temu 訂單都是由工廠直接發貨,通常要數週才能送到美國客戶手上,但亦因此令賣家無需為了加快送貨而經由集裝箱庫存,且無需支付對超過 800 美元貨物所徵收的關稅。然而,日後 Temu 如打算擴大規模與亞馬遜競爭,將不得不改變現有的運輸模式。

不只是遊戲而已

Temu 不時透過幸運輪盤、抽獎、釣魚和農耕等遊戲來送出優惠,有用戶更聲稱曾贏得價值數千美元的獎品。Vox 指出,即使該公司正減少這些設定,但已成功將購物體驗變成一種尋寶遊戲;它充分體現了「發掘更便宜、甚或是非必要商品」正是推動網購的關鍵,同時掩蓋了可能涉及剝削勞工或環境污染等追求低成本的代價。

中國網上零售商 Wish 一度深受歡迎,但其後捲入瑕疵產品、假冒商品和失實廣告等指控,股價已遠低於 2021 年初每股逾 900 美元的高位。Vox 認為 Temu 的成敗取決於眾多因素;只有噱頭而忽視服務質量、法律及各參與方的長遠利益,只會輕易被更優良的廉價商品平台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