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Nielsen 的 2015 年書業報告,印度的市場規模約值 39 億美元,預計按年再增 20%。但事隔不到十年,全國人口已近 14 億之多,當地出版商卻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近月物價飆升令成本暴漲,固然令經營更為吃力。惟業界人士警告,書商亦因而愈發保守審慎,逐漸喪失書目多樣性(bibliodiversity)。
Rajkamal Prakashan 作為知名印度語書籍出版集團,疫前一年推出約 200 至 250 部作品,如今連同英語翻譯書也僅得 72 至 100 部。董事 Alind Maheshwari 解釋:「以往紙價約為每公斤 60 印度盧比(約 6 港元),現時卻要 110 印度盧比(約 11 港元)。」他指發行渠道亦受疫情持續影響,令分銷商難以向書店供應新作上架。
在東部的奧里薩邦,獨立書店 Walking BookFairs 的聯合始創人 Satabdi Mishra 同樣苦惱。去年 12 月全球貨輪短缺令船運費用上漲,印度多間造紙廠也被迫減產至每週 2 至 3 次。她指「印刷及運輸收費增加」,出書變得愈來愈貴,部分出版計劃曾因疫情擱置,「但當終於準備發行時,卻見價格飆升」。
數月來紙張不足及成本激增,令印度各地出版商也要調高書籍定價。惟英語書獨立出版社 Yoda Press 的負責人 Arpita Das 坦言,此舉實屬萬不得已,因為業內一直試圖「令價錢平得可讓書迷負擔得來」。印度出版商聯盟在 2007 年的統計顯示,印度人平均花不到 5 美元(約 40 港元),購買一本印度語言的書。
印度五大出版商之一 Hachette India 執行董事 Thomas Abraham 指出,印度人閱讀多為實用而非娛樂,還愛看大量舊作,像是阿嘉莎姬絲蒂(Agatha Christie)的小說。適逢印刷成本飆升,很多出版社放棄讀者數有限、所謂實驗性作品或非重點的新書。Abraham 慨嘆:「這個國家正在喪失書目多樣性。」
雖然在 2020 年疫症初現之時,電子書在印度的銷量翻倍,但據 Abraham 所言,這些收益無法彌補首次封城 4 個月的損失。「我們看到,只有在賣家大幅打折之時,電子書方會大賣。」Walking BookFairs 則安排其最新出版的印度作家短篇集,「僅在印度各地的實體書店」發售,以示對本土同業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