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大流行和俄烏戰爭以來,英國物價持續飆升。央行為抑制通脹,在 21 個月內加息 14 次,按揭利率更升至 2008 年以來最高。這尤其削弱中產階級的消費力,使其改變消費模式,促使零售和服務業作出應變。
2008 年的金融危機造成全球經濟衰退,廉價賣場和跨類別購物的風潮應運而生。例如 1990 年代由德國引入的 Aldi 和 Lidl,以低於超市價格售賣約 800 種基本產品,至金融危機時市場份額合計已升至 5%。其後推出的頂級葡萄酒、5 英鎊龍蝦等價廉物美商品,更加廣受歡迎,並開始在設有停車場等更便利的地點,增設數百家分店。
2000 年代,智能手機推動網上購物,消費者不再只忠於特定品牌;其後 10 多年間,他們每月購買的品牌數量不斷增加。由社會經濟以至年齡層面,消費者群的分化更為廣泛。據調查,富裕的退休人士代表著「強大消費群」;而通常在 35 至 54 歳之間、有子女和按揭貸款的中年消費者,財務壓力最高。
從購物轉向購買體驗
2020 年疫情封鎖期間,人們更傾向花費在家居裝修和電子產品上。專售家電的 Currys、DIY 傢具的 B&Q 等零售商大行其道。疫情過後,儘管各類商品價格飆升,按揭利率存在不確定性,但中產消費者已習慣花費更多於個人體驗上。巴克萊銀行的每月數據顯示,娛樂和旅遊消費持續增長,其中以航空公司和旅行社最受益。
據專家分析,政府在疫情期間發放的停業援助金,有助紓緩封城對收入和失業的影響。至於非必要零售和酒店業長期關閉,令家庭減少消費,大量增加儲蓄,最高可能達至約 1,800 億英鎊,如今或已削減至大約 750 億。
然而,政府對按揭利率的緩解措施策卻少得多。根據獨立市場研究公司英敏特(Mintel),約 3 分 2 中產家庭表示愈來愈難儲蓄,假如財務狀況改善,會優先考慮存錢。其他調查顯示,去年 4 月, 28% 富裕消費者聲稱已轉向超市購買更便宜商品,今年更升至 40%;將購買質量較低食品的人則從 16% 升至 23%。餐廳消費近 5 個月連續下滑;大型零售商品的需求亦開始疲軟。
中產消費者的韌性
市場研究公司 Retail Economics 行政總裁 Richard Lim 指出,消費群正走向兩極,約 15% 消費者表示未受到生活成本危機影響。他們可能居於佔英國近 3 分 1 的獨立房屋,或於未來幾年受固定利率按揭保護,亦可能受益於今年高達 7.3% 的工資增長率。而英國最富裕的 20% 家庭,佔整體消費額的 40%。
零售、餐館和酒店業等仍看重中產消費者,認為他們更著重商品質量或來源等因素,多於只考慮價錢;當經濟好轉,他們可能花費更多以追求更好品質。事實上,零售商在出現生活成本危機前,已採取各種策略留住中產消費者,包括會員獎賞計劃、不時推出低價產品系列等。
為維持中產客戶的忠誠度,零售商在價格、質量和企業道德等多方面也需「達標」。就如商務諮詢公司 Yonder Consulting 行政總裁 Manfred Abraham 表示,不論公司面臨任何營運困境,消費者仍希望它們能堅持自己的價值觀;一旦削弱客戶已享有的服務質素,就很可能流失此消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