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旅客回來時,京都如何擺脫過往困擾?

A+A-
京都著名景點清水寺。 圖片來源:cowardlion / Shutterstock

隨著日本下月開關,港府亦放寬入境措施,不少港人已開始計劃遊日「返鄉下」。京都作為最多人到訪的日本城市之一,在遭受疫情打擊兩年多後,極需要旅遊業帶來收益。不過,京都在疫情前曾飽受旅客過多的問題困擾,當地人希望久違的旅客能在尊重當地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再度好好遊歷這個日本古都

根據政府數字,到訪日本的遊客人數由 2013 年的 1,000 萬,到疫情前已增長兩倍多。其中近 3 分 1 人會到京都,當地相關從業人員佔就業人口的 5 分 1,旅遊業帶來的稅收更佔該市總稅收近 13%。

然而,旅遊業也為當地帶來「副作用」。行李箱塞滿等候巴士的過道、遊客在街上擅自拍攝舞妓、迷路的遊客在尋找 Airbnb 時打擾到其他居民;加上在秋季及春季,民居因門外都是賞楓及賞櫻人潮而不敢出門、投資者大手購入傳統房屋並將其改為 Airbnb 等等,當地人視這一切為「旅遊污染」。尤其旅客因社交媒體推薦而蜂湧到嵐山、伏見稻荷神社、金閣寺等景點,令當地的交通及生活更為混亂。

京都錦市場不少商販也厭倦絡繹不絕的外國遊客,他們會擠滿整條商店街,與店主討價還價,行李總是擋住店面,不僅干擾到商店日常運作,也令長期在此購物的當地人卻步。但經歷過疫情,沒有旅客令生意一落千丈,店家們也意識到自己無法選擇客戶。京都旅遊政策總監土橋聰憲坦言,疫情開始時「城裡的人都在說,『我們回復到舊有的京都,不是很好嗎』」,但隨著經濟損失加劇,居民「開始認識到旅遊業的重要性」。

隨著旅客回歸,京都正努力思考如何維持當地人正常生活,同時又能應對大量旅客。京都市市長門川大作近日接受訪問時說:「京都不是一個旅遊城市,而是一個重視旅遊的城市。」目前,由於沒有相關法例可規限旅客,當局主要推行一些軟性措施,包括教育遊客京都的傳統禮儀。像錦市場決定鼓勵遊客,將以往「請不要做」的告誠清單換成「請做」清單。旅客現在可於商店街入口處掃描大型 QR code,及用免費 Wi-Fi 細讀逛市場該注意的事項。

在 2020 年底開業的京都三井豪華精選酒店,亦希望在日本開關後,為客人提供一些具歷史價值但交通不繁忙的景點,像是遊覽位於酒店旁邊、日本第一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康的住處二條城。嘗試分流旅客到熱門景點以外的地方,亦是該市應對擁擠的策略之一。

與此同時,京都亦正推廣一種新的旅遊方式,鼓勵遊客將這座城市視為居住的地方,而不是主題公園。在疫情來襲時,清水寺住持森清範曾嘗試請遊客視寺廟為一個寧靜的宗教場所,但成果有限。不過在這兩年半間,他探索出與遊客互動的不同方式,近月更在晚上開放寺廟予小型團體,花時間帶領他們誦經及交談。森熱切歡迎外國客人,只要他們明白這種體驗,是要專注於「禪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