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題材是美劇的拿手好戲,不過要數經典的話,時間要推前一點,是早前在 Disney+ 上架的「甜心俏佳人」(Ally McBeal)。以法律做骨幹,其實是以愛與性為主、關於性別與職場的喜劇,法律終究是社會規範。重溫此劇,當中的性別議題如今看來真的是另一番滋味。
劇集
|共272篇|
【那年盛夏】反烏托邦遊戲,如何令人著迷?
電視劇「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大結局,殺人遊戲的謎底終將揭曉。過去早有類似的影視作品,由「大逃殺」、「飢餓遊戲」、「今際之國的有栖」到「魷魚遊戲」,故事角色同樣被迫參與「反烏托邦遊戲」(Dystopian Games),在殘酷規則下自相殘殺。有學者研究指出,這類作品吸引觀眾的,不僅是對現實競爭的隱喻,還有對現代社會病徵的診斷能力。
林喜兒:Jury Duty —— 玩真玩假又玩真
Amazon Prime 免費頻道 freevee 的 Jury Duty,一開始便告訴你,這是一場假的聆訊:案件是假的,庭內所有人包括法官、律師、犯人、證人、庭警,還有這班陪審團都是演員,只有 Ronald Gladden 真的是普通市民,以為真的在參與一場審訊,卻不知道自己成為了故事的主角。這一切都是劇本,把他這個「真人」放在劇集中也是劇本。
【荷里活罷工】為甚麼編劇室不能只有 3 個人?
編寫電視節目內容、電影劇本是一項集體努力,一眾編劇透過交流,寫下令觀眾拍案叫絕的劇情,塑造出一個個經典角色。但現在製片商希望起用更少編劇,製作更多節目,這種矛盾成為近月荷里活編劇罷工的重要爭論之處。
Moyashi:海賊王真人版
Netflix 製作的「海賊王」真人版上線一星期,IMDb 8.5 分、爛蕃茄觀眾評價 96%,獲得了應該是日本動漫作品真人化有史以來最大的成功,也打破了「Netflix 改編必屬垃圾」的詛咒。
鴻若遠:「大熊餐廳」——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串流平台 Hulu 於 2022 年推出了一個小小的電視劇「大熊餐廳」(The Bear),講述一個在米芝蓮餐廳工作的年輕廚師,突然收到哥哥自殺死訊後,回到芝加哥接手廉價快餐店的故事。現今美劇以噱頭掛帥,這麼平實的小故事竟有機會被製作成劇集,實在有點難以置信。
林喜兒:Hijack 空中劫難 —— 客機題材新嘗試
關於機場、客機的題材屢見不鮮,Apple TV+ 的 Hijack 會否開創新的類型?
廖康宇:Netflix「獵魔士」—— 改編影視作品的反面教材
對於筆者而言,Netflix 的「獵魔士」只是一個借用獵魔士角色名字的奇幻故事,即使電腦特技一季比一季精彩,但都無法改變故事劇情的缺陷。無論下一季的傑洛特會是誰出演,「獵魔士」都注定成為一個改編影視作品的反面教材。
林喜兒:The Bear 第二季 —— 美食當前 苦澀在後
The Bear 第一季口碑強勁,把廚房拍成戰場一樣,主角 Carmy 是星級廚師,從紐約回到芝加哥的家族三文治小店,既收拾爛攤子也要修理自己與家人的心理創傷。隨著上一季意大利三文治店「The Beef」結束,預告了新餐廳「The Bear」誕生。
林喜兒:「亂世微光」—— 人人都是英雄
「安妮日記」是跨越時代的讀物,13 歲少女 Anne Frank 在二戰時,與家人匿藏在閣樓兩年間寫下日記,不單成為歷史見證,更鼓勵了無數人。安妮在 15 歲那年死於集中營,日記得以見天,除了倖存者爸爸 Otto 替女兒出版,最重要的人物其實是他的秘書 Miep Gies,也就是她甘願冒險匿藏了 Frank 一家。Disney+ 的「亂世微光」(A Small Light)正是關於這個真實故事。
林喜兒:「西遊 ABC」—— 登陸美國的觀音菩薩與孫悟空
「奇異女俠玩救宇宙」成功在荷里活說好了亞洲人的故事,最近 Disney + 的「西遊 ABC」(American Born Chinese)是否延續了這個潮流?
林喜兒:「黑鏡」第六季 —— 不再科幻,繼續寓言
當今天人工智能已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第六季的「黑鏡」,還可以告訴我們甚麼預言故事?Charlie Brooker 大概認定了過往的創作已經變成現實生活,沒法再寫下預言,ChatGPT 也幫不了,所以這次不再向前,而是選擇回看從前。
林喜兒:「繼承之戰」—— 黑暗中的一點人性
5 年 4 季 39 集,「繼承之戰」(Succession)終於在上星期落幕。誰是繼承者,結局有沒有爛尾自然是焦點。這些權力遊戲故事歷久常新,為甚麼「繼承之戰」能夠成為當代經典?這就是它比戲劇寫實,卻又把現實戲劇化,能穿透人性複雜的厲害之處。
林喜兒:Black Ops —— 黑人無間道
BBC 半小時的警匪喜劇 Black Ops,是 Gbemisola Ikumelo 和 Akemnji Ndifornyen 繼以黑人演員為主的喜劇節目 Famalam 後,再度合作。Gbemisola 說希望創作一個平日不會有人找她演出的劇集,她希望拍的警匪片包含追逐、槍戰場面,也要好玩、要惹笑,於是和 Akemnji 創作兩個低級警員做臥底的故事。
有真憑實據的英國黑人血統女貴族
「夏洛特王后:柏捷頓家族前傳」(Queen Charlotte: A Bridgerton Story)日前開播。既然正傳「柏捷頓家族:名門韻事」找來黑人演員扮演王后,前傳的王后自然要再起用黑人演員。真實的夏洛特王后有黑人血統只是少數學術界人士的意見,而信者恆信,再爭論也是徒然。不如回頭數有根有據的黑人貴族,同樣在佐治時代確實有第一名黑人血統女貴族 —— Dido Elizabeth Belle。
林喜兒:關於編劇的故事
關於編劇的形象,除了是躲在家中,或是在咖啡室埋守在電腦前工作,更寫實的其實是在 Writer’s Room 的工作情況,或是與導演和演員的合作,畢業編劇不是小說家,電影電視是集體創作。
人工智能跟荷里活編劇大罷工,有甚麼關係?
1996 年,荷里活編劇 John Gregory Dunne 曾揶揄「業內每人都認為只要有時間,他們都可像編劇一樣寫作」。近日,美國編劇工會(WGA)與資方談判破裂,發起近 15 年來首次大罷工;Dunne 當年的話就像一語成讖 —— 只是如今正威脅編劇生計的不是他人,而是人工智能(AI)。
【人選之人】政治劇愈紅,愈多人參與政治?
台灣首部政治幕僚的職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以台灣民主選舉作為故事背景,題材新鮮,旋即成為台灣熱話。在歐美世界,題材較嚴肅的政治劇向來有龐大市場,劇情不但緊張刺激,有學者研究更發現,這類作品可鼓勵政治參與,默默地改變民主生態。
林喜兒:The Windsors Coronation Special —— 國王駕到
英王查理斯三世的加冕典禮將於今個星期六(5 月 6 日)舉行,國王登基前,BBC 播出紀錄片 Charles R: The Making of a Monarch,那邊廂 Channel 4 也來湊湊熱鬧,剛剛在星期日播出著名喜劇 The Windsors Coronation Special。
林喜兒:「頭號外交官」—— 是「白宮群英」還是「紙牌屋」?
在歐美世界,政治劇從來不嫌多,經典也不少,Netflix 新劇「頭號外交官」(The Diplomat),被形容是新版「白宮群英」。「頭號外交官」創作人 Debora Cahn 寫過「白宮群英」、「國土安全」、「醫人當自強」,政治、社會題材是拿手好戲。雖然珠玉在前,第一季的成績跟這些熱門作還是有點距離,不過也足夠填補空缺,事關 Netflix 自「紙牌屋」後,好像也沒有同類劇集能夠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