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共430篇|

紐約老鼠跟人一樣多,市長急徵「滅鼠沙皇」

紐約市市長 Eric Adams 今年元旦就任,截至上月已發佈 6 項與滅鼠相關的聲明。紐約鼠患問題嚴重,「嫉鼠如仇」的市政府日前更公開徵求「滅鼠沙皇」—— 減少齧齒動物主管。紐約老鼠在疫情期間大量繁殖,但鼠患非一朝一夕,至少一個世紀以來,市政官員都試圖根除問題,而均以​​失敗告終。

海龜原來會發聲?

甚少生物學家會像 Camila Ferrara 那樣,專門研究龜的聲音,因為幾乎沒人聽過龜發聲。但 Ferrara 修讀博士學位時,讀到全球首位描述海龜聲音的紐西蘭研究員 Jacqueline C Giles 一篇論文,得悉至少一種龜會發出聲音,遂決定深入亞馬遜河,由具社交性的巨型南美河龜展開研究,並於最近的「自然-通訊」期刊發表論文,證實至少 50 種龜、一些被視為靜音的冷血物種,確實會發聲。

在倫敦市中心的小綠洲,與小朋友的農場之旅

移民前,我們都愛到郊外。香港雖小,但也有不少小農場,我們喜歡到錦田的雷公田村飲農場鮮奶和餵綿羊。來到這個城市,我們都想找一個綠洲。這個位於東倫敦 Isle of Dogs 中心的農場正正就是我們想找的綠洲,Mudchute 有 32 英畝,相等於 18 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有超過 100 隻動物。

前間諜白鯨,如何才能好好過「退役」生活?

在 2019 年,「間諜白鯨」的影片引起熱議。片段中白鯨 Hvaldimir 主動接近挪威漁船與遊客互動,但細看之下,其身上竟戴著印有「聖彼得堡裝備」字樣的緊身背帶,而且似乎受過軍事訓練。來自俄羅斯的 Hvaldimir 在卸下「重任」之後,已無法在野外求生,而親人性格又會為漁夫帶來困擾,為保護這名退役間諜,有慈善機構計劃在開放水域建立鯨魚保護區。

書店們:衰退

若以「衰退」來形容這一年,相信不會有人反對:COVID-19 已令百業蕭條,戰爭更令油價和糧食價格上升,影響大部分人的生活,而且這次與之前房貸危機或金融海嘯所帶來的影響是不同的,它意味全球化的繁榮表象將真正地結束。當然,衰退也可以指政治或文化上的倒退,譬如管控社會和壓制個人自由的白熱化,或者文化以致人性上的墮落。

難以解決的北海道鹿禍

截至 9 月底,北海道今年已發生 2,231 宗蝦夷鹿與車相撞事故,按此趨勢恐會再創年度新高。這類車禍釀成財物甚至人命傷亡,而每逢 10 及 11 月,正值繁殖期的鹿群變得活躍,肇事率更見飆升。蝦夷鹿數目持續高企,固然令問題難以解決,但礙於地方政府的做法,只能對傷重的鹿見死不救,同樣叫人痛心。

植物肉興起、法例嚴格,令工廠式飼養正在減少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資料,野生物種數量自 1970 年代至今平均減少了 69%,主要涉及龐大的糧食需求。諷刺的是,養殖動物如雞、豬、牛和魚的數目卻隨之上升,但在工廠化的農業系統,其生存條件甚至比野生動物更糟。以下數據反映了人類繁榮與動物福利之間扭曲的共生關係,及箇中演變。

致命之美:觀賞用海魚的國際貿易

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海魚,在印尼和菲律賓等國家被捕獲,再輾轉賣到世界各地,養於缸內以供觀賞。不過,當中有部分魚遭人用氰化物昏迷,很多捱不住長途旅程而死在路上。專家們更指,全球對這些色彩斑斕、賞心悅目的熱帶魚需求增加,正導致脆弱的珊瑚生態系統退化。

首席捕鼠大臣,何以勇敢驅趕狐狸?

英國內閣辦公室首席捕鼠大臣拉里(Larry),早前在唐寧街上趕走一隻狐狸。拉里一直深受大眾喜愛,有媒體形容為牠「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到底是愛還是責任,驅使一隻貓對抗比自己大的動物?英國「衛報」就訪問專家,解釋這位將要迎來第 5 位首相的拉里勇敢行為。

【*CUPodcast】 ESG 傾呢啲:COP15 峰會在即,各國如何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挑戰?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二階段會議將於 12 月在加拿大舉行。各國如何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進程,為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出力?今集「ESG 傾呢啲」請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香港青年代表兼日出社區成員林蘭熹、何偉歡,繼續討論生物多樣性議題,了解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現況。

票選阿拉斯加胖熊之王

人可能要買厚衣準備過冬;對熊來說,冬眠之前多進食增重成一頭胖熊,是捱過一年終結的關鍵。自 2014 年開始,美國阿拉斯加卡特邁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每年都會舉辦胖熊週(Fat Bear Week)活動,讓人們投票選出自己認為長得最胖的熊。新一屆冠軍日前經已揭曉,由 2020 年冠軍 747 再度勝出。

打嗝、放屁稅、益生菌,有助紐西蘭排減?

為改善氣候問題,紐西蘭政府近日提出新方案,計劃 2025 年起向農場徵收稅項,以減少動物排放溫室氣體。當局聲稱這項政策為全球首創,農民將「受益於成為先行者」,不過業界普遍不滿有關提議,擔心加重經營成本,令小型農場無法生存。政府層面以外,當地科學家也積極研究如何可以不減少畜群數量而達到減排目標,從多方面應對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的問題。

人類對貓過敏的反應,會突然消失?

花生、奶製品、麩質麵粉、雞蛋、貓,都可以是致敏原。專家們對過敏的發生機制有充足了解:體內免疫系統錯誤將無害物質,標識為危險並攻擊,促使免疫細胞們產生免疫球蛋白 E(IgE)抗體。IgE 再將致敏原帶到其他負責防禦的細胞和分子上,導致刺激,釋放包括組織胺(histamine)在內,大量促進發炎信號,可能引發瘙癢、紅腫、血管擴張、黏液大量分泌。最嚴重的情況下,這些過敏反應可能致死。不過,無論是花粉、食物,甚至寵物,隨時間過去,有些人原有的過敏反應竟會消失,有時也可能神秘地發生,卻難以解釋。

科學狗:印度跳蟻新蟻后延壽 500% 的秘密!

將壽命延長 500% 看似很多兼不切實際。不過在蟻后死後,印度跳蟻(Harpegnathos saltator)工蟻都會力爭上游,爭奪新蟻后寶座,勝者不僅可以產卵,更會得到大大延長壽命的能力,比普通工蟻壽命長 500%。最新刊於「科學」的研究更確認到蟻后減緩衰老的秘密,在於一種名為 Imp-L2 的蛋白質,以抵消胰島素在新任蟻后體內的一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