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視寵物為家人,而動物權益也愈受關注。近年甚至開始有人討論,人類是否有權擁有寵物。美國生物倫理學博士 Jessica Pierce 曾於 2015 年撰寫 Run, Spot, Run 一書,談及人類出於自身意願而將動物帶入生活,繼而決定牠們的外表、飲食、行為模式,甚至是否保留其性器官…… 他質疑為何寵物主人,可擁有或剝奪動物的自決權?
2017 年的調查顯示,英國單是狗主人,每年已在寵物身上花費約 106 億英鎊。2016 年,美國人在寵物身上花費超過 660 億美元。英國有調查發現,12% 受訪者愛他們的寵物更勝過愛其伴侶、9% 勝於愛孩子、24% 勝於最好的朋友。另外,90% 人視寵物為家庭成員,其中 16% 在 2011 年的人口普查中列出了他們的寵物。
事實上,「寵物」的概念在 19 世紀前尚未出現 —— 動物只是為人類工作,大多不涉及情感。即使到了 19、20 世紀,隨著城市化和人們收入增多而開始流行養寵物,但其生命並未被賦予任何內在價值。Pierce 曾在書中提及,1960 年代的人會在度假前讓他們的狗安樂死,因買一隻新的,比帶牠們出行更划算。
近年,一些國家開始更改動物的法律地位。2015 年,紐西蘭政府和加拿大魁北克省宣佈動物不再是財產。英、美兩國雖仍視寵物為財產,但 2006 年,英國的「動物福利法」規定主人須為寵物提供基本照顧;美國 32 個州、波多黎各和華盛頓特區,根據家庭暴力保護令保障寵物權益;2001 年,羅德島州將寵物主人改為法定「監護人」。
然而,美國每年仍有超過 500 萬隻動物被送進收容所,包括 39 萬隻狗和 53 萬隻貓被安樂死。英國每年有超過 7,000 隻流浪狗被安樂死,但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CPA)表示,自疫情爆發後,涉及虐待動物的個案調查激增,單計犬隻,每日已多達 253 宗個案上報。
Pierce 指出,如今人們都以為比以前有更多機會聽見「動物發聲」,但或許只表示有更多人「把話強加在牠們嘴裡」。她以社交媒體上大量以「父母」自居的寵物主人為例,認為人們可能正在以一種人性化的方式,抹煞牠們真正的權利。積極推動人與動物關係學發展、西卡羅萊納大學的心理學教授 Hal Herzog 回想自己曾放生寵物鸚鵡:「我知道牠可能會餓死,這只是為自己,而不是為牠做的。」
雖然 Pierce 認為養寵物是錯誤,但她也有飼養寵物,且承認是否該擁有動物的爭論,仍流於理論:我們確實有寵物,放棄牠們可能弊大於利。就如美國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法學院教授兼動物權利倡議者 Gary Francione 所言,對很多人來說,照顧寵物似乎已是對待動物的最正確方式,很難說服人們做相反的。
即使接受寵物擁有權存在道德問題,如何叫停如此龐大的寵物產業,又是另一難題。或許,飼養寵物的短暫歷史,揭示了人們對動物的態度很容易改變。Herzog 指:「長遠來看,養寵物或會過時,機械人可能會取代牠們的地位,或寵物可能只為少數人擁有和服務。文化潮流不停更替,我們愈將寵物視為人,飼養牠們就愈不合乎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