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

|共397篇|

金仔:中國成功拉攏沙特?(一)MBS 是誰?

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出訪沙特阿拉伯,受到沙特官方最高規格待遇,又簽訂「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很多人猜測這是否代表中國成功在中東找到一個可靠的盟友,插旗開張?更重要的是,沙特是否放棄一路以來的重要盟友 —— 美國,轉軚投向中國呢?

1969 年,美國如何從蘇聯核威脅中解救中國?

隨著俄烏戰爭持續,台海危機白熱化,美國與中國的矛盾持續升溫,外界甚至擔心兩國會否走向全面軍事衝突。其實,中美兩國今日的緊張局勢本非必然,在 1969 年的珍寶島事件,美國就曾經解救中國於蘇聯核威脅中。

【團抱】緬甸與俄羅斯,一對被制裁夥伴

去年 2 月,緬甸軍方奪取政權、對反抗民眾施行暴力鎮壓,令其與西方隔絕,鄰國對其避之則吉,與中國的關係亦趨於不穩定。盟友所剩無幾,渴望提升執政合法性的軍政府正與俄國建立更深的關係,利用彼此的力量抵制西方制裁。

文革時的戰狼:在莫斯科紅場被警察毒打的中國學生

近年,中國的戰狼外交受到世界關注。在中國外交史中,也曾經出現過極端激進、勇武的時代 —— 文化大革命。其中,1967 年更爆發一場「莫斯科紅場流血事件」,令中蘇本來緊張的關係進一步惡化。在事件中,中國留學生大鬧紅場,最終慘被蘇聯警察毒打。

戰爭與制裁間,西方與俄羅斯的堅離地合作

俄羅斯因入侵烏克蘭,在多方面被西方國家制裁,俄國外交部官員 8 月初也承認,莫斯科與西方國家有建設性的合作時代,已無可逆轉地結束。在地球之外,技術、人員等問題導致彼此難以割捨的太空事務,就是戰爭期間少數雙方仍然合作的範疇。

夾在中俄之間:烏克蘭戰爭對蒙古的啟示

俄烏戰爭爆發後,全球地緣政治局勢急劇轉變,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波羅的海三國退出與中國的合作機制,俄羅斯徵兵造成的逃亡潮則衝擊多國,包括在夾於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蒙古。蒙古總理的前外交政策顧問、蒙古策略研究所學人 Tuvshinzaya Gantulga 就在「外交家」雜誌分析烏克蘭戰爭對蒙古的啟示,認為該國或者更有需要檢視自身的生存空間。

冷戰危機:英國政府曾計劃以核武守衛香港?

隨著俄羅斯以「公投」形式吞併四個烏克蘭佔領區,普京政府一再威脅會以核武「捍衛國土」,俄烏戰爭把世界再次推向核戰邊緣。冷戰時期,各大強國展開軍備競賽,核戰陰霾也曾經籠罩全世界。當時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又毗鄰共產中國,就成為資本主義陣營最前線。英國的解密文件指出,英國政府曾憂慮中國會軍事接管香港,而構思以核武守護這塊遠東殖民地。

烏克蘭加快申請入北約,象徵意義大於一切?

普京將烏克蘭東部 4 個地區併入俄羅斯後,烏國總統澤連斯基宣佈會通過快速程序,申請加入北約。自俄國於 2 月入侵烏克蘭以來,北約盟國已通過各項軍事援助及培訓支持烏克蘭抵抗入侵,加上其他支援,足見西方已視烏為盟友,合作程度甚至比北約內部部分成員更深入。雖然烏國未必能盡快加入北約,但在俄烏戰爭中,澤連斯基的舉措有象徵意義。

烏克蘭戰爭,令多極世界加速消失?

過去 10 年間,美國獨大的後冷戰時代結束,不少學者都預告,中國、歐盟及俄羅斯或鼎足而立,令國際邁向「多極世界」(Multipolar World)。不過,烏克蘭戰事正改變走勢,布朗大學政治學副教授 Jeff D. Colgan 在「外交政策」雜誌文章推測,自暴其短的普京只能受制於中國,作為美國盟友的歐盟也在能源危機下衰退,令世界只餘下中美兩極對壘。

卡塔爾世界盃:加沙居民的可望而不可及

2022 世界盃決賽週將於 11 月 20 日揭幕,由於中東地區首次主辦這項體壇盛事,眾多阿拉伯人份外期待,不少還準備到卡塔爾捧場。唯獨在加沙地帶,興奮以外更多的是失落。以色列對當地實施嚴格封鎖,限制當地逾 200 萬居民進出,令場館可望而不可及,看球和踢球的都無法親身參與。作為世界足壇最高管理機構,國際足協(FIFA)被指對此無動於衷。

【烏克蘭戰爭】親烏不反俄:埃爾多安的政治盤算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展開二戰以來歐洲最血腥衝突,土耳其則致力保持「中立」,甚至充當調解人;上週三俄烏交換 200 多名戰俘,土耳其亦有參與斡旋,預告行動的總統埃爾多安更贏得光環。分析指,這些外交功績讓他在國內炫耀吹噓,塑造全球政治家形象,避免如多個民調所料,有可能在明年大選連任失敗。

英女王駕崩,英聯邦還有沒有價值?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駕崩後,查理斯三世繼承的不只是英國王位,還有英聯邦領袖地位。這個主要由前英國殖民地組成的國際組織,向來被指沒有實際政治作用,更有批評是殖民主義遺毒;查理斯三世將要面對的,或不僅是廢除君主制的壓力,還有解散英聯邦的聲音。

【烏克蘭戰爭】前蘇聯國家伺機而動,挑戰俄羅斯權威

烏克蘭軍方在哈爾科夫附近收復失地,被視為對抗俄羅斯侵略的轉捩點,更令一些勢力伺機而動。「衛報」中歐及東歐特派記者 Shaun Walker 及多名專家分析,俄國的「軍事行動」令前蘇聯國家目睹其能力極限,普京在高加索和中亞的影響力或因而瓦解。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的激戰、吉爾吉斯和塔吉克的衝突,以至哈薩克與華互動,都印證了這點。

中國如何援助巴基斯坦水災?

巴基斯坦 6 月開始的水災淹浸全國 3 分 1 土地,至今已導致超過 3,300 萬人流離失所,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洪水可能需時六個月才能消退。就在巴基斯坦人民水深火熱之際,中國繼 8 月底宣佈向巴基斯坦提供價值 1 億人民幣的救援物資後,再於本月初宣佈提供 3 億人民幣援助。不過,這些援助卻被一些媒體批評為微不足道,使中巴關係面臨考驗。

挽救共產大國的最後努力:1991 年江澤民會見戈爾巴喬夫

2022 年 8 月 30 日,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逝世,標誌著一個大時代終結。其任內推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經濟改革,修補與西方民主世界的關係,推動冷戰結束的同時,卻導致蘇聯解體。作為世上另一個共產大國,中國極不願意見到蘇聯瓦解。1991 年 5 月,中國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就訪問莫斯科,會見戈爾巴喬夫,雙方作出挽救共產大國的最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