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令多極世界加速消失?

A+A-
9 月 16 日上海合作組織(SCO)峰會上,普京與習近平會面。 圖片來源:路透社

過去 10 年間,美國獨大的後冷戰時代結束,不少學者都預告,中國、歐盟及俄羅斯或鼎足而立,令國際邁向「多極世界」(Multipolar World)。不過,烏克蘭戰事正改變走勢,布朗大學政治學副教授 Jeff D. Colgan 在「外交政策」雜誌文章推測,自暴其短的普京只能受制於中國,作為美國盟友的歐盟也在能源危機下衰退,令世界只餘下中美兩極對壘。

1991 年蘇聯解體後,舊冷戰的美蘇兩極時代結束,美國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但到 2008 年金融海嘯,這種單極格局便開始落幕。Colgan 指出,此後中國快速崛起而取得大國地位;歐盟仍擁有相當經濟規模,使其取得世界強權位置;2003 年起俄羅斯經濟持續復甦,以及持續軍事擴張,同樣使普京在國際舞台佔一席位。簡而言之,2008 年後全球正處於「準多極化時期」(Quasi-Multipolarity)。

不過,有多種跡象顯示,烏克蘭戰爭的洗禮,令多極平衡加速消失。縱然俄羅斯仍然擁有核武,但戰事失利,卻使其更依賴中國。俄羅斯試圖中斷歐洲的能源供應同時,亞洲市場卻難以完全消化其石油及天然氣;更根本的問題,在於俄羅斯能源基建都是以供應歐洲為主,莫斯科必先以巨額投資,花上多年時間,才能夠把出口全面轉移亞洲,屆時亦只能夠接受中國開出的財政條款,意味著僅能扮演中國主導秩序的次要角色。

俄羅斯引發的能源危機,同樣成為歐洲經濟大患。低廉的能源價格,向來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基石,歐洲能源開支原本僅佔 GDP 的 2% 左右,但如今卻飆升至 12%,不但造成廣泛的通脹問題,眾多經濟產業都為降低成本,被迫縮減營運規模或徹底倒閉,鋁製造商、化肥生產商、金屬冶煉廠和玻璃製造商更直接受天然氣價值衝擊。

「多極世界」預言落空?

建基對俄羅斯信任的廉價能源供應,如今一去不復返。歐洲不會因此變得貧困,也未至於冬天完全沒有暖氣供應,但未來必然要面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喪失原有的經濟競爭力。歐洲經濟或者會適應過來,但過渡期需時,期間難免出現經濟混亂。

縱然歐盟近年積極轉用清潔能源,以兌現國際減排承諾,但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僅能夠替代化石燃料提供的廉價電力,卻不能輕易取代工業用的天然氣。為填補俄羅斯天然氣的空缺,歐洲正探討進口液化天然氣(LNG)的可能,美國亦主動提供援助,但其價格始終貴得多。

當然,歐盟失落強權地位,不是毫無先兆。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09 至 20 年間,歐盟每年 GDP 增長率平均只有 0.48%,美國同期增長率卻錄得約 1.38%,幾乎高出 3 倍,中國則高達 7.36%。此消彼長下,歐盟佔全球 GDP 份額曾在 2009 年高於中美兩國,如今已經被中美拋離。軍事實力上,歐盟多國數十年來持續削減軍費開支,如今要彌補落差,只能以其他經濟部門為代價,結果只會更拖累經濟增長。

面對歐盟實力下降,盛行的「多極世界」預言似乎將要落空,中美將會充當新冷戰兩極。雖然歐洲積極擁護民主、資本主義、人權及法治的國際秩序,但美國如要繼續主導聯合國、世貿組織及國際貨幣基金會,或可能要扶植更多經濟盟友,印度、巴西和印尼等中型經濟體都是可能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