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敏:參與之餘,毋忘擺正心態

A+A-
熱門行山路徑不免人多,需要互相禮讓。 圖片來源:Marc Fernandes/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踏入牛年,身為運動人,先祝大家身心健康,開心流汗!今年農曆新年少了拜年活動,很多人選擇奔向郊外,筆者初二也跟家人行山。我們行的是難度不高的河背水塘路線,志在簡簡單單,共享一些新年樂。走過堤壩,經過如明鏡的水塘,塘中又有小島,放眼一片清幽;沿路穿越標誌性的一段小竹林,還有在末段遙望夕陽下的錦田,頃刻宛如置身日本小鎮。

熱門行山路線,不免人多。其實行山或拍照時互相禮讓,基本上沒有問題。倒是有一段小插曲,家人途中需要停下整理,已經刻意站到路旁,為免阻礙他人,豈料有一男子,剛巧在同一路上,卻拋下一句:「都唔知企左定企右去邊!」語氣粗魯,令家人甚為無奈。其實行山本是健康樂事,大自然洗滌我們的心靈,而且運動也講禮儀,但總是有人可能因天氣熱或其他緣故而心浮氣躁。

這令筆者想起一件往事。數年前平安夜往聖堂參加子夜彌撒,愈接近子夜,聖堂愈發擠逼。那天,友人早到,替我多取一個位子,我也已在附近。有一婦人連同一家幾口進入聖堂,看見我的兩位友人留著三個位子,脫口而出:「搞錯呀,兩個人霸三個位!」後來友人致電告知,我們都同意讓出位子。其實沒關係的,很多晚點到的人都不介意沒位子坐,站在兩旁空位參與整場彌撒,反正重點是履行信仰。不過,這件事令人慨嘆的,是參與彌撒本應帶著虔敬、平安、謙遜的心,這位婦人卻一來就難掩氣盛,浮躁的性情似乎跟參與彌撒的本質背道而馳。

誠然,在事件中,我們一方或者也有為別人帶來不便,不過筆者只是惋惜,有時人容易被一己情緒主導,忘記了事件的本質和溝通的其他方式。其實簡單禮貌一句,說聲「唔該借借」或「請問可唔可以坐過啲」,問題已可解決,大家雙贏。說回行山,筆者想起在荷蘭逛森林,大家碰面問好,打聲招呼是普通不過的禮儀。不是說外國月亮特別圓,在香港,很多行山友也會互相點頭問好,十分注重行山禮儀之餘,又懂得尊重及保護環境。一樣米養百樣人,碰上以上這些事件,會讓筆者提醒自己,好好感受事情的本質,切忌被不必要的情緒主導,以致最後自以為做了一件好事,卻沒有擺正心態,弄巧反拙。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讀社會學的多棲體育人,媒體和企劃創作人,體育節目主持兼旁述、司儀,曾主持 2020 東京奧運直播和其他不同節目及活動;軟式曲棍球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媒體、文化及創意城市),亦從事文字工作,兼任講師;相信文字,忠於創作,熱衷於遊歷。帶著「漫遊者」的目光,跟大家用不同角度認識體育,也從體育走出去探看世界。

關於曾詩敏:www.tsangsm-vien.co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sangsm.v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