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當端莊得體淪為可有可無

A+A-
圖片來源:Tweed Run Tokyo/Facebook

倫敦諾丁山嘉年華成「吸毒打架狂歡節」,已不在話下,一條短片傳出:是嘉年華散 band 之後,在一輛由倫敦駛往伯明翰的火車上發生的一場激鬥。

由於雙方口同鼻拗,說不清孰是孰非,大致是高個子貌似混血的女 A 涉嫌將嘴裡的三文治亂丟到黑種女 B 身上,A 矢口否認而 B 一口咬定,於是雙方爆粗對罵,B 女發出最後通牒「不要迫我摘掉假髮,我會打到你阿媽都唔認得」,但 A 也沒有收檔,於是一發不可收拾,A 女和同伴白種男幾無還手之力,一同遭到 B 女和同伴黑種男的暴打,事態演變可參考阿根廷電影「無定向喪心病狂(Relatos Salvajes)」。

出於好奇,我到這條短片源頭的社交網絡去看了看留言,感覺是意料之中又大開眼界。

意料之中是讚好爆笑的人佔壓倒多數,無人關注「被指控」(accused)這個關鍵字,都一面倒相信 A 女是咎由自取,而 B 女為捍衛自己的尊嚴(甚至放大到「代整體黑人出頭」),打得好打得呱呱叫。

大開眼界的是留言的拼寫都刻意彰顯口音,譬如 Y’t(white)、d(the)、mi(me)、dem(them),乃至有一種「新英文」的錯覺,好比當年的小說 Trainspotting

概括所有留言有以下三大特點:

  1.  種族刻板印象(stereotype)深入人心,黑人普遍認為白人都是喜歡挑起事端而又無膽對峙的孱頭,「吃不了兜著走的時候便哇哇叫警察」,但,這不算 Racism。
  2. 但凡反對「黑妹打得好」的觀點,膽敢批評其行為野蠻者,即使同樣是黑人,也會遭到大多數人的圍插,總之不同意見就是「種族歧視」,有感 Racism 愈來愈明目張膽了嗎?「那當然都是 Trump 上台的錯。」
  3. 因人廢言,人身攻擊,轉移重點:有一個穆斯林批評此等醜行狀如禽獸,其他人立即對他施以「伊斯蘭恐怖分子」的大刑;同理,如果開口批評的是華人,必定逃不過「中國人都吃狗肉快滾蛋」的問候;如果換作是德國人,大家又會罵他「納粹死全家」。

這件事當然沒有甚麼好評論的,亂丟食物,謾罵暴打,毫無自制力,都是沒教養的問題,和種族一點關係也沒有。

我只特別留意他們穿的衣服:A 女穿一身印有菠蘿花紋的上衣和短褲,男伴穿五彩運動 T 恤;B 女光著腳穿連帽衫和牛仔裙,還戴著顯然是嘉年華裝的長假髮,她的男伴則褲子繫在屁股底下,完整露出整條花底褲。他們打成一團,一點也不意外,不應該成為新聞。

如果,我是說如果,這四個人都穿著漂亮精緻的復古套裝,好像 Tweed Run 活動裡模仿維多利亞時代的那些男女,也在火車上扭打起來:踩掉了羊毛襪子,鬆開了絲綢領結,貼身剪裁的馬甲上的玳瑁釦子被扯掉,滾落一地,女士的天鵝絨裙子被撕開,帽子上的一撮羽毛在空中飛揚,那才叫震撼爆炸大新聞呢,不是嗎?

而英國報紙的讀者居然十分驚愕,泣問「這還是英國嗎?」看來他們還活在(至少是)邱吉爾時代的想像當中,連我都不厚道地笑了起來。

對於這些「失落、困惑、震驚」的英國人,說些甚麼好呢?容我借用美國大學者 Thomas Sowell 的評論吧:一個甚麼也不加批判的社會將有何後果?即原來普遍的「端莊得體」淪為可有可無,亦即「端莊得體」會變得愈來愈不普遍。(What a non-judgmental society amounts to is that common decency is optional — which means that decency is likely to become less common.)

體面早過時了,偉大的包容啊,也包容了野蠻醜陋放蕩粗俗,有此群魔亂舞,自然不過的嘛。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