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

|共81篇|

意大利帕多瓦市:現代醫學的起源

解剖不僅是警探破案的關鍵,更是研究生物正常結構的科學。但在過去的西方社會,因宗教、法律及文化禁忌,人體解剖長年備受打壓。直至 16 世紀一場科學革命,這門學問得以全面發展,為現代醫學奠定基礎。當時走在最前線的,正是意大利北部城市帕多瓦及當地的帕多瓦大學。

人老身不老:如何能改變生理年齡?

吹過蠟燭,又大一歲?原來並不盡然。哈佛醫學院教授指出:「實際年齡並不代表我們真的老了多少。它只是個表面的數字。」因為基本上,每個人都有兩個年齡:一是實際年齡,意味你活了多久;二是生理年齡,代表身體機能與平均健康水平相應的年紀。「生物學上,所有人都基於自己的基因、飲食習慣、運動量及曝露於多少環境毒素,以不同的速度老去。生理年齡決定了我們的健康,最終決定了我們的壽命。它才代表我們該吹的蠟燭數目。」

萬能疫苗:為何不能「一招了」?

疫苗堪稱醫學界最大進步之一,它消滅了天花,令小兒麻痺症幾近絕跡,預防結核病、乙型肝炎、白喉、百日咳、破傷風、肺炎球菌感染、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德國麻疹等病症的兒童疫苗,也大幅減低嬰孩夭折率。但為何時至今日,我們仍未有萬能疫苗,讓人注射一種就能抗百病?「紐約時報」發現,錢是一大原因,但非唯一問題。

李衍蒨:木乃伊的醫學謎題

數月前,筆者向大家介紹過古時候的一個先進醫學技術 —— 開顱術,研究指出以前的開顱術比起美國內戰時期同一手術的成功率還要高。光是想到手術進行時可能受感染的風險已經不禁令人顫抖,古人的藝術造詣並不止於此!1971 年,加州的一座博物館裡面,有一具完全封好的古埃及木乃伊。一隊科學家著手研究後發現,木乃伊於 2,600 年前曾經接受過外科手術!

一戰所毁的面容,如何催成整形外科的進步?

假如不滿自己的長相,整容作為變靚手段並不新鮮。不少人以美容為由,接受整形外科手術。然而,整容另一目的是整形修復,對天生容貌出現缺陷或後天毀容的人來說,不僅盡可能修補面貌,更無異於拯救其人生。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許多張被戰火無情摧殘的臉,便受益於當時創新的整形技術。

醫學證明:突然成為天才不是夢

近期播出的日劇 Good Doctor,講述山崎賢人飾演的新堂湊雖患有自閉症,但同時因「學者症候群」(Savant syndrome)而擁有超強記憶力。假如羨慕這種天賦異稟,希望成為其中之一,亦不是沒有可能。專門研究這病症的美國精神科醫生 Darold A. Treffert 教授,在美國雜誌「科學人」撰文指出,即使不是天生患有學者症候群的人士,後天亦有可能突然成為天才。

方景文:「迷你胰臟」—— 糖尿病患者的新希望

科學家一直致力研究各種方法,希望幫助全球各地的糖尿病患者,特別是一型糖尿病患者。目前不少頂尖的生物醫學家都在奮力研究細胞移植技術,以及如何利用細胞修復受損的器官。邁阿密大學從移植細胞的部位入手,美國康乃爾大學則研究包裹胰島細胞的植入裝置。

李衍蒨:古人比內戰時期成功率還要高的開顱手術

Trephination 作為人類手術史上最古老的一項手術,就算在沒有這些支援下,依然進行了以千年計的光景,出現的時代可以追溯至古希臘及前哥倫布時期。當然,不是每個做手術的病人都會痊癒。但最近有驚人的發現:在數以百計的前哥倫布時期有開顱手術痕跡的頭顱上,成功率達至八成,而大約 400 年後的美國內戰時期,同一手術成功率則只有五成左右。

李衍蒨:墓園中的「刀仔男」

「鐵鉤船長」,我細細個就聽個呢個名啦!但係現實中又有沒有呢?要在大墓園找上歷史悠久的骨骸並不難。一般這些骨骸如果已經相隔了一段很長的時間,就會被視為考古性質。在一個源自公元 6 到 8 世紀,位於意大利北部的一個倫巴底人墓園,就是一個可以找到數以百計骨骸的墓園。在這些骨骸面前,只有這一副異常吸引大家的目光!

聽到神的呼召,真的要看醫生?

誠如教宗方濟各所言:「年輕人都應聽到天主的聲音。」從宗教角度來看,信徒直接聽見神的話語不無可能。但事實上亦有部分人,純粹出於疾病,才使其「聽到」神喻或魔鬼的低吟。一宗來至瑞士的罕見病例,便打破人們慣常所認為幻聽與精神病的關係。早於 2015 年,化名為 Sarah 的女士便向醫生聲稱神與自己說話。醫院檢查發現 Sarah 並無精神問題,導致幻聽的真正原因,竟是腦內的腫瘤。

方景文:益生菌究竟「益」在哪裡?

現代人普遍相信,我們正處於一個充滿污染和毒素的環境,所以無時無刻要排毒和補健。但凡標榜促進健康的補健品,廣告賣得愈多,便容易受人追捧,卻鮮有人問為甚麼要吃?好處是甚麼?例如維他命 C,街頭巷尾都聽見有人講,不過多停留在預防感冒的討論,但其實利用維他命 C 來抗癌已慢慢成為一股新趨勢,亦是醫藥科技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又例如益生菌(Probiotics),究竟是不是細菌?是否只用來醫便秘,一「通」無憂?

月亮正能量:又能治病又能令你瘋狂?

在啟蒙時代之後,有歐洲人依然像古時的部落人一樣敬畏月亮。畏月者,例如 19 世紀精神病學家 Joseph Daquin,認為月圓會令某些人發瘋,於是當時的法例中就有新字辭,以定義因月圓發瘋的人,這些字在英語中就化成「lunatic」或「lunacy」一字,其意思就是精神錯亂,而字裡的「luna」就是月亮之意。至於敬月者,則將月亮視為「新神」,立新規矩,定時聚會,行敬月的新儀式,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興起的威卡教(Wicca)就是一例。在畏月者和敬月者之外,也有大量「疑月者」,他們究竟「疑」甚麼呢?

與全國為敵,獨力捍衛 HPV 疫苗的日本女醫生

衛生署宣傳下,大多數港人都知道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簡稱 HPV 疫苗,又稱子宮頸癌疫苗)可以預防子宮頸癌及其他因感染 HPV 而引致的癌症和疾病,雖然接種率不高,但不至於對疫苗抱負面態度。但日本去年卻有 12 名女子控訴藥廠,指接種疫苗後,出現全身疼痛、發麻,甚至視力退化情況,而日本 HPV 疫苗的接種率更是從 2013 年的 70%,迅速下降到今天不足 1%,疫苗廣為日人所不接受。但京都大學的兼任講師村中璃子(むらなかりこ)醫生卻獨力捍衛疫苗,今年更獲授予由期刊「自然(Nature)」、基金會 Kohn Foundation 和慈善機構 Sense about Science 共同設立的獎項 John Maddox Prize。該獎項每年頒發予即使力排眾議,也要宣揚可靠科學實證的人。

對付超級細菌新法:糞便藥丸

抗生素失效的時代逼近,醫學界或借鑑古法或生物勘探,不斷探尋抗生素以外的出路。近年有「糞便微生物移植」一法冒起,借助健康捐贈者的糞便細菌為病人治病,根治抗藥性強的超級細菌感染。不過此法動輒需要出動直腸鏡、灌腸或鼻管,叫人望而生畏,有學者更進一步,研發出「糞便藥丸」,轉化糞便成口服藥,臨床實驗亦證明成效可比傳統方法。

讓西媒卻步的中醫

所謂「醫學昌明」,現在多是用於形容近代發展較完善的西方醫學。西醫講求實證,需以臨牀實驗及統計數據來確認各種療法的成效,與中醫以病例證明療效的方法迥異。華人社會卻從未放棄中醫,不少香港人「頭暈身㷫」,給中醫師把把脈執劑茶,亦能「藥到病除」。然而,這種中華文明傳統的醫學,近日遭「經濟學人」批評在中國發展過快,情況讓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