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共202篇|

ASMR,從聲音到音樂的大流行

低聲耳語、輕掃頭髮、指甲輕敲物件,絲絲入耳的聲音,令部分人雖然聽得發麻,卻感到愉悅而放鬆,欲罷不能。ASMR 在 10 年前誕生時,仍只是一門偽科學,但其後有研究證實,ASMR 確有令人放鬆及紓緩情緒的作用,近年更開始進入流行音樂界。為多份英國報章撰寫流行文化評論文章的 Ed Power 認為,這種柔軟、詭異、耳語般聲音,正主導從民謠到嘻哈音樂的發展,並將繼續擴大其在音樂的影響力。

一句歌詞,成為跨世代的抗爭動力

今年白羅斯的反獨裁示威,人民無懼血腥打壓,堅持走上街頭奮戰多個月,示威者對民主的追求,引來全球關注。在這場示威浪潮中,很多年輕示威者高唱一首名為「我要變革!」的歌曲。這首歌是已故蘇聯韓裔搖滾巨星維克多崔(Viktor Tsoi)的作品,他本身也是很多前蘇聯國家的年輕人心目中的精神領袖。

武肺讓快閃音樂會遍地開花?

不論是歌劇、古典音樂,還是 Hip-hop 音樂表演者,或多或少都被疫情影響工作甚至失業。不過,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近月美國表演者開始透過快閃表演網絡,得到久違的演出機會,能賺到微薄收入。街頭演出逐漸成為新的零工經濟(Gig Economy)。

曾詩敏:瑪利與狂野

這店為自己下的注腳是「music/books/art/nightlife」(音樂/書/藝術/夜生活),網站上簡介大概是說他們起源於出了一本同名的書,介紹荷蘭 25 年來的跳舞音樂;及後他們決定要成立一家出版書籍的代理,發展至今,除了音樂、書、藝術外,還繼續響應 Zeedijk 的夜店文化芸芸。

【*CUPodcast】音樂如何啟發大腦?

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下一代在學業、職業、向上流動等能力的整體表現都相對較弱,我們多將這種現象,歸因為家長的教育程度與職業等方面較遜色。其實,還有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因素,決定了兒童多方面發展的表現:成長中聽到的聲音與腦部發展,互為關係。

祈求和平也錯?11 歲 Rapper 被批鬥

11 歲的加沙男孩翻唱 Rap,因流利的英語,以及自信而專業的說唱腔調,其影片在網上贏得過百萬觀看次數,更得到著名 Rapper 賞識。但當男孩被傳媒問及表演背後的理念時,卻因談及「以巴和平共存」,惹來不少巴勒斯坦人非議,因對他們而言,追求和平,即背棄巴勒斯坦。

藝評:李嘉齡貼近原味的貝多芬.葉詠詩.鄺展維.小交

這次喜見「小交」的演出,並不用特別提及個別聲部超越其他團員,而是整體在音樂與技巧上的一致提升,這大概亦是指揮最想見到的時刻。葉詠詩「榮休」、與樂團「久休」後的成果,大概是這次疫情帶來的意外。

Percy Leung:香港賽馬會越洋轉播的馬匹譯名

由於參賽馬匹全是外國的佳駟,香港賽馬會將每一匹馬的英文名字譯成中文,供馬迷參考。大部分的譯名都非常合適貼切,但很多與音樂有關的馬匹名字,卻有著頗為奇怪及不恰當的譯名,古典音樂作曲家的名字及技術詞彙,尤其考驗了香港賽馬會的翻譯員。

失業率與歌詞的關係

過往研究顯示,人們傾向聆聽與自己情緒、想法相符的樂曲。那麼一個國家的音樂品味,又能否反映社會狀況?新加坡一個研究顯示,全國失業率可預測當地流行音樂歌詞的負面情緒,反映音樂有助估算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有趣的是,歌詞中的失業滋味往往是憤怒,而非焦慮或憂傷。

Percy Leung:傳奇音樂評論家

而對我啟發最深、徹底改變了我對古典音樂看法的老師,並沒有教導我演奏樂器,而是教導我一個相對模糊的音樂學術分支:音樂評論(Music Criticism)。此英國人是被公認為亞洲最優秀,最具洞察力和最具影響力的音樂評論家之一,名為岳勵華(Sam Olluver,音譯)。

流感與戰爭下,美國音樂界如何再出發

表演場地關閉、人人不願外出,武漢肺炎重創各地藝文界已是不爭事實。以史為鑑,西班牙流感在 1918 年肆虐的日子,業界如何應對?回顧當時美國音樂圈的情況,疫情對音樂界日常運作的影響出奇地小。雖然死亡陰霾觸手可及,業界發展卻依舊蓬勃。

【*CUPodcast】愈唱愈強壯:唱歌能紓壓的科學

疫症未完全解決,全世界政府都勸喻市民保持社交距離,減少外出。在這段時期,不少歌手在網上直播唱歌;網上更熱傳一條短片,片段中的意大利人在露台與鄰居以安全距離一起笙歌作樂,掀起熱話。音樂能凝聚人心,為這段陰沉的時期帶來一點娛樂。而且,唱歌令人紓緩情緒,絕對不是憑感覺、抽象的說法,背後確有科學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