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沙伯線通車,是時候革新倫敦鐵路地圖

A+A-
5 月 24 日伊利沙伯線通車,人們努力研究新的路線圖。 圖片來源:Richard Baker/In Pictures via Getty Images

倫敦地下鐵路(London Underground)始創於 1863 年,是人類史上首個地下鐵路系統,聲名遠播全球。過去近 160 年間倫敦地下鐵路不斷擴張,交通網絡愈來愈複雜,現時有多達 272 個車站、總長 402 公里。初到倫敦的人望見當地誇張的鐵路地圖,相信都會一頭霧水。彭博社報道,伊利沙伯線(Elizabeth Line)通車後,有專家就爭取重新設計倫敦的鐵路地圖。

5 月 24 日,倫敦市民翹首以待的伊利沙伯線終於通車,新路線造價 189 億鎊,東至仙菲爾德(Shenfield)西至雷丁(Reading),橫跨整個首都,相信可大大縮減很多市民的交通時間,紓緩地鐵網絡的壓力。通車初期,新線路好評如潮,乘客形容車站和車廂設計舒適美麗,令人猶如置身大教堂。伊利沙伯線唯獨有一點滿足不了市民的熱切期待 —— 那就是新的地下鐵路地圖。

新線路落成,當然需要翻新鐵路地圖。為此,倫敦交通局就花了足足 80 萬英鎊做設計工作。原版地圖顏色本來就凌亂,收費區畫得像斑馬紋一樣,中轉站的標示亦都顯得奇怪,新版本卻沒有解決這些問題,只是在複雜的地圖上添加更多資訊。而且新版本還出現鐵路贊助商、瑞典知名傢具品牌宜家家居的商標,更特意標明宜家家居分店所在的車站。彭博社形容,推特網民惡搞所製的連鎖咖啡店版本看來更加有趣。

新版倫敦地下鐵路線圖。 圖片來源:Transport for London

艾塞克斯大學心理學講師羅拔斯(Maxwell J. Roberts)過去研究過地圖如何影響人的空間感;他自己也身兼交通地圖設計師。他向彭博社表示:「恕我直言,現在的底圖(basemap)根本是一幅設計垃圾…… 我有時會想(倫敦交通局)是不是在挑釁我們,在試探究竟一幅地圖可以差到甚麼地步,人們才會發火。」

現時鐵路地圖的底圖早在 1933 年就面世,設計者碧克(Henry Beck)本來是地鐵訊號辦公室的草圖員,後來改任設計師。30 年代初,倫敦的地鐵站都集中在市中心,當時鐵路地圖按照真實地理所繪製,看起來有點混亂複雜。於是碧克設計地圖時,故意扭曲倫敦城市的地理,避免車站標誌過於擠迫,令地圖更易讀。他又選擇以白點黑邊代表車站,以不同顏色作象徵的線路穿過圓點,風格簡潔易明。碧克的設計啟發了後來很多地圖設計者。

1933 年,碧克設計的路線圖。 圖片來源:David Rumsey Historical Map Collection

不過,隨著鐵路擴張,地圖原來的簡約優勢已經不再。羅拔斯指出,碧克的地圖面世以來,即使車站的數目大量增加,倫敦交通局卻從未調整過圓點的大小。局方又在地圖上加入車站與車站間的步行距離,但地圖設計其實需要更尊重真實地理,才可有效將之表達出來,利物浦街站和柏寧頓站就最令人一頭霧水。另一個問題,是現時地圖並未包括倫敦所有鐵路系統,尤其是倫敦南部,交通網絡十分分散。

羅拔斯認為有必要重新設計鐵路地圖,而且是一個涵括所有倫敦鐵路的地圖。他認為現時坊間已經有很多出色的設計,但倫敦交通局未有認真看待。羅拔斯自己也設計過不同版本,包括以「八線性」(octolinear)模式設計的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