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黨 —— 傳統左右政治光譜不適用?

A+A-
2019 年德國歐洲議會選舉的競選海報。左起,基民盟、綠黨、自由民主黨、社民黨。 圖片來源:Arne Dedert/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德國聯邦議院下月大選,有意見認為結果難以預測。「德國之聲」報道指,近年默克爾及所屬政黨基民盟(CDU)已脫離保守派立場;另一大黨、中間偏左的社民黨(SPD)則失去工人階級選民支持,傳統以左、右劃分政黨的政治光譜,箇中差異已在默克爾年代變得模糊。彭博社專欄作家 Andreas Kluth 今年 2 月亦形容,德國主流政治人物的面譜單調

德國議會目前有 6 個政黨:中右翼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 自由民主黨(FDP)、中左翼的社民黨、右翼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左翼黨(The Left)以及左翼的綠黨(The Greens)。但報道提出,源於 18 世紀法國大革命的左右政治光譜劃分,隨時代發展及文化不同,可能已不適用於德國。在經歷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的德國,愈來愈難將一個政黨歸為右或左翼。

政治上,傳統左右光譜似乎難以套用在德國政黨,但大致能反映政黨在經濟方面的立場。一般而言,基民盟及自民黨均支持低稅、緊縮財政,反對政府規管商業;社民黨、綠黨及左翼黨則支持財富重新分配。另類選擇黨的經濟政策則左右參半,該黨一方面與傳統右翼一致,反對國家補貼、所得稅設上限及平衡的財政預算方針,但同時也反對政府產業私有化,又支持引入產品獨立測試,防止企業的計劃性汰舊(engineering obsolescence)生產行為。

德國另類選擇黨聯合領導人 Alice Weidel 出席競選活動記者會;另類選擇黨填補了部分基民盟原本代表保守派的觀點。 圖片來源:路透社

導致政黨左右面目模糊的原因之一,是擔任總理長達 16 年的默克爾有社會民主主義傾向。傳統上,保守陣營的基民盟-基社盟乃民族主義主流政黨,支持與北約保持緊密聯繫。一直以來,保守派反對德國成為廣納移民的國家,默克爾則大大改變了這種觀點。即使黨內反對雙重國籍的成員佔些微優勢,她仍傾向與支持雙重國籍的社民黨妥協。

默克爾在任期間,保守派陣營轉而採取歡迎難民的立場,但報道提醒基民盟內部對此有嚴重分歧。正是這種轉變,為過去 10 年持民族、民粹主義的另類選擇黨(AfD)提供政治空間。該黨高呼「德國人的德國」、反對移民政策,正好填補基民盟原來代表保守派的觀點。

左翼政黨方面,報道形容,為回應前美國總統杜林普質疑北約對美國有何價值,社民黨與綠黨選擇加入支持軍事聯盟的保守派。前者在 2009 至 2017 年間,長期與基民盟結成政治聯盟,發揮影響力令部分政策朝社會民主方向發展;但福利資本主義(welfare capitalism)政策的出現,反而淡化了社民黨一直提倡的社會民主運動理念。在加強國家監控能力以打擊恐怖主義的議題上,社民黨亦礙於其執政聯盟成員身份,不像左翼黨及綠黨般明確反對,反而傾向遵循保守派主張的法律與秩序。

此外,外交關係委員會副主編 James McBride 指出,綠黨有獨特優勢:在許多議題上能保持中立。原本只算德國政壇局外人的綠黨,受益於選民不滿當前系統,因而能同時吸納傳統左、右政治光譜支持者,尤其吸引對極右派深深不滿的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