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三部曲是一個史詩式的故事。真的是史詩式,因為它橫越了百年的時空。故事講述一個叫作哈里謝頓的學者,他認為人類的個體行為的確是不可計算的,但人類的整體行為,卻有一個巨大的流行,是可預測、可以用數學計算的。因此,可以用數學計算出人類的未來,預測未來。
這個心理史學,其實是把熱力學的理論應用在人類社會上。在熱力學中,單一個粒子的行為是無法預測的,但是極大量粒子的集體行為卻是可以預測、精確描述的。
既然粒子是這樣,如果我們把人類視為粒子呢?那麼社會豈不是極大量的粒子群體嗎?那麼,單一人類的行為的確無法預測,但是社會及文明的集體行為就可以預測了。粒子的行為根據的是物理,人類的行為根據的是心理。以物理學為出發點能推算出大量粒子的行為,因此,以心理學與統計學為出發點,則可以推算出大量人類的行為。
哈里謝頓就這樣推廣他的學說,自然也受到很多質疑,有人直接地說,如果我現在就把你殺掉,未來也不會有任何改變嗎?哈里謝頓答,自然地,在一個小範圍或一段短時期可能會有巨大改變,可是整個文明的流向,卻不會受現在殺不殺掉一個人,甚至一群人的影響。
為何有這麼多人質疑哈里謝頓的學說呢?因為其說法是驚世駭俗的,他在銀河帝國最繁榮的時代,推論帝國最後會衰落滅亡,對於公眾和帝國的高層而言,當然難以接受。但他說計算出來的結果就是這樣,人類文明會陷入三萬年的黑暗時期,要縮短這個時期,他決定建立「基地」—— 一個儲藏人類重要的科技和文化的百科全書,使人類能夠加速度過這時期,重建銀河帝國。要比喻的話,你可以想像成香港台灣保留了繁體字,而那百科全書就是維基百科,這是不是很好懂?哈里謝頓以自己的計算,留下了預言,就像錦囊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指示基地該怎樣做。
這個故事的主角,並不是任何角色,在故事裡的所有人類角色,都只是歷史的一瞬間。它的真正主角是心理史學本身:這個「人類的未來可以計算」的假設,是否成立?哈里謝頓是否真的能預言未來?如果是真的,人類的歷史真的是宿命嗎?如果是宿命論,又為何可以縮短黑暗時期呢?人類憑自己個人的意志,去改變整個歷史宿命真的是不可能嗎?人類的個人意志,影響不了文明的巨大趨勢嗎?
在故事中,帝國就像晚清一樣,漸漸崩潰,雖然還存在但已徒具其形,到處都是軍閥割據的時代,卻出現了一個極度強大的人,叫作 mule,一個擁有異常的能力可以改變人心的人。他的出現和影響,開始影響到基地,大家期望哈里謝頓的預言能解決這個問題時,卻發覺原來哈里謝頓完全預測不到他的存在。
心理史學的假設,在這裡被完全顛覆了。小說家艾西莫夫出色的地方,正正是他在於創作一個學說,並不是不斷 FF 一些東西來維護它,反而是自己顛覆自己創作出來的論述。他先說一些很有說服力的話出來,來說服你,再讓你懷疑曾經說服你的話,這正是他的小說為何好看的原因。
不過,現在的小說,都追求講角色的故事吧?甚至需要美少女,或者屬性甚麼的?那麼只能說,艾西莫夫的角色幾乎都沒有,甚至我看完後連記得角色的名字都很困難,除了哈里謝頓。
但是,如果你真的喜歡思考,這個小說是一定要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