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政府要求媒體嚴格按照官方路線報道入侵烏克蘭事件,並計劃審議法案,傳播有關軍方的「虛假」信息者,最高可判處 15 年監禁。上週四,當地最後一家獨立廣播公司 Dozhd TV(TV Rain)表示,在收到當局的關閉威脅後,Dozhd TV 將暫停運作。 該台最後的直播結束後,畫面出現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劇作「天鵝湖」,借用 1991 年蘇聯解體前的八月政變,表示俄羅斯再次陷入動盪。
由自由派企業家 Natalia Sindeyeva 與電視導演 Vera Krichevskaya 在 2010 年創立的自由派媒體 Dozhd TV, 一向是克里姆林宮打撃對象。2014 年,俄羅斯的電視廣播網絡刪除了 Dozhd TV,導致該頻道失去約 8 成觀眾,頻道隨後轉戰收費訂閱模式。至上週四,該台在 YouTube 播報最後的新聞報道後,Sindeyeva 宣佈 Dozhd TV 將停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新報」總編輯穆拉托夫表示,理解 Sindeyeva 的決定,「她在保護自己記者安全上,做出負責任的決定」。同日,由前蘇聯異見人士於 1990 年創辦的獨立電台莫斯科迴聲(Ekho Moskvy),亦宣佈解散。
「柴可夫斯基公告」
Dozhd TV 臨別之際播放「天鵝湖」,澳洲國立大學文化、歷史和語言學院訪問學者 Leonid Petrov 博士表示,1980 年代,「天鵝湖」曾在蘇聯電台電視廣播中,用以在發放官方消息前表示領導人去世等事件。Petrov 接受澳洲廣播公司(ABC)採訪時指,「天鵝湖」在蘇聯成了人所共知、表達「潛在不穩定跡象、領導層之間出現暗湧」的「柴可夫斯基公告」。
八月政變時,播送「天鵝湖」又添上另一重意味。1991 年 8 月 19 至 21 日,蘇聯軍方發動一場未遂的政變,企圖推翻並軟禁推動改革的總統戈爾巴喬夫。當日,蘇聯的廣播機構播放由政變成員組成的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宣告「旨在拯救國家免於混亂和無政府狀態」,其後隨即持續播放「天鵝湖」。幾日內,除了莫斯科迴聲設法報道關於政變的新聞,這些電視電台的節目,就只有重複再重複的「天鵝湖」。
史丹福大學戲劇與表演研究系教授 Janice Ross 在著作 Like a Bomb Going Off 指出,廣播是一種拖延戰術,旨在於確定蘇聯領導人繼任人選前,阻止新聞採訪報道。就在八月政變以前的 1984、1985 年,兩位蘇聯領袖安德羅波夫與契爾年科去世後,蘇聯電視台也曾播放天鵝湖。
芸芸長篇劇作中,為甚麼是「天鵝湖」?自由記者 Amelia Schonbek 在文化評論雜誌 Hazlitt 稱,「天鵝湖」看似只是隨機的藝術選擇,但對前蘇聯國民而言,自有合理解讀。1917 年俄國革命後,講述戀人悲劇故事的「天鵝湖」,跟其他歌劇與芭蕾舞劇院一樣被指與革命社會無關,當地芭蕾舞團一時陷入存亡之秋。儘管列寧其後認為,芭蕾舞有助將信息傳遞予普遍屬於文盲的俄羅斯大眾,但導演、編舞及評論家們也開始探索如何調整華麗典雅的芭蕾舞,以適應革命後的時代。結果,蘇聯芭蕾舞劇趨向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即藝術應對共產主義鬥爭及未來提出積極看法。
「天鵝湖」同樣受到改編。1920 年代初莫斯科大劇院上演的「天鵝湖」,便將整個悲慘為主調的故事,藉著黑白天鵝角色,改寫成善惡之戰。為貫徹善惡譬喻,故事不以原本的戀人死亡告終,而是以全新且幸福的結局展示了善的勝利。如此改寫,吻合新政權對共產主義對抗資本主義、非黑即白的鬥爭意識。1945 年,另一著名舞團基洛夫芭蕾舞團(Kirov Ballet)迫於審查壓力,也以永遠幸福快樂的「天鵝湖」結局,取代原本的悲劇結局。
有蘇聯特色的「天鵝湖」
Schonbek 引述 Ross 指出,芭蕾舞在俄國與軍隊一直有聯繫,蘇聯時代的「天鵝湖」同樣可視為這一傳統的延續。舞台上,一排排完全相同的白天鵝同步拍打手臂,反映政府希望向世界展示「紀律嚴明、人民劃一」的畫面。往後數十年,此劇比任何其他芭蕾舞,更具俄羅斯舞蹈及蘇聯國家的形象特徵。時至今日,蘇聯時期以布爾什維克領導人為名的基洛夫芭蕾舞團,早在 1992 改回原名馬林斯基劇院(Mariinsky Theatre)芭蕾舞團,但仍在上演快樂版本。為何在過去的動盪時期,蘇聯要播放美好結局的「天鵝湖」?劇團導演 Yuri Fateyev 解釋:「多數俄羅斯童話故事都以美好的結局告終,我想也許這就是他們嘗試在『天鵝湖』裡要做的事 —— 試圖令包括觀眾在內的每個人都覺得快樂。」
儘管改了個美好結局,電視上出現的「天鵝湖」始終是動盪之兆。或者有人希望領導層之間的「不祥」,能帶來另一種形式的快樂結局。可以肯定的是,隨著 Dozhd TV、莫斯科迴聲這些媒體停止運作,下一次由國家指定要廣播「天鵝湖」之時,未必再有廣播機構能像莫斯科迴聲當年一樣,堅持報道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