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嘉俊:外國朋友遊香港,要帶他吃甚麼?

A+A-
一定要帶外國朋友去茶餐廳!但我會選有出爐蛋撻和自製港式麵包的茶餐廳,這樣才可嘗出香港味道。

多年來一直有個「開心的煩惱」,到底外國朋友來香港,應該帶他吃甚麼呢?驟眼看,香港美食選擇多,但作為一個要「講好香港故事」的香港人,我們自然要盡地主之誼,特別是今天資訊流通量大,外國人未出發已可在網上了解香港美食,要滿足他們,大概要兵行險著,不宜太過保守。

作為全球吃粵菜最佳的地方,外國朋友來港,嘗粵菜是必須的,但絕不能吃大路菜式,逐位上的 tasting menu 也不宜,統統吃不出粵菜精髓。最好大膽訂些手工菜,如玉簪田雞腿、古法鹽焗雞、金錢蟹盒,甚至進階級,帶他們試吃炒水魚絲之類的菜式。

不要帶外國朋友吃大路粵菜,大膽訂些手工菜才可吃到粵菜精髓。

一碟玉簪田雞腿,要將一隻田雞去骨起肉,再捲火腿和松子做成,還得看師傅的炒功,要炒得夠鮮嫩,剛剛熟才見工夫。這類菜式有典故和做法可以講解,外國人無論是以獵奇心態去試,或想從中了解中菜文化,都能有所獲益。別怕他們不吃,也不要先入為主認為外國人抗拒某些食材,事實上法國人極愛吃田雞,墨西哥人視螞蟻蛋為佳品。況且人在外地,試最地道的食物,本來已是最好的體驗,鼓勵他們嘗試,更是功德無量。

粵菜以外,點心和燒味不能忽視。外遊飲食是身心體驗,感觀環境同樣重要。吃點心,可選傳統一點的茶樓或茶居,如今雖然買少見少,或者可去北區村落間的老派茶居,有傳統茶樓雜亂的環境,點心即使談不上精緻,但新鮮熱辣,氣氛勝於一切。吃完點心後還可作短線郊遊,看山水花鳥,香港的行山路線極近市區,本來已能吸引外國遊客,再加上美食,更戰無不勝。

除了食物外,環境氣氛都很重要,要選有香港風味的餐廳。

至於燒味,我當然知道酒店中菜廳做得好,但不如帶他們到掛滿燒味的傳統店舖。油油膩膩,見到叉燒、油雞、燒鵝、燒肉滴著油,在打卡先行的現今社會,未吃先興奮。你還可跟外國朋友訴說每樣燒味背後的象徵意義和華人社會的習俗,例如拜神多用燒肉或切雞、燒豬的紅皮赤肉是意頭重點;春秋二祭是吃燒鵝之時…… 朋友邊聽邊吃,能感受到另一層次。

點心必須要吃,無論花款、味道和手工,香港的師傅都極有水準。

當然一頓茶餐廳不能少,但印象中有位美國食家來港,試過茶餐廳的常餐,覺得像他讀大學住宿舍時的罐頭餐。那些番茄湯午餐肉通粉的確會令外國人覺得頹廢,所以一系列常餐、特餐、快餐都不是我考慮之列。若要找茶記美食,寧願選擇一家以奶茶和蛋撻(或港式麵包)馳名的茶餐廳,告訴遊客一杯茶、一件餅曾經對我們多麼重要,工人們靠一點甜食和濃香的茶品,在下午茶時段偷來一點歡愉。

再數下去,香港還有不少美食可供選擇,車仔麵、牛腩粉、魚蛋河、老婆餅、燒賣腸粉、豉油西餐…… 在愈來愈變得陌生的香港,我們沒有幾多東西值得自豪,大概仍可數出幾樣可口美食,已算難能可貴。在走了調的城市,還可吃到熟悉的味道,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前《飲食男女》執行編輯。字字研究所出版社和書店創辦人。曾編寫《本土情味 —— 香港百年飲食口述歷史》、《香港經典小食》等書籍。不專心飲食者,試圖以歷史、哲學、經濟、政治分析飲食活動,大部分時間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