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叫板美中俄,登月搶資源進入戰國時代

A+A-
8 月 26 日,印度總理莫迪慶祝月船 3 號任務成功。 圖片來源:路透社

8 月底,印度月船 3 號(Chandrayaan-3)登陸器「維克藍號」(Vikram)完成在月球南極著陸的創舉,直播畫面傳回地面,印度舉國歡騰,遠在南非訪問的總理莫迪也發表聲明慶賀,稱成功屬於全人類。

「未來 100 年內,治理月球將是其他一切的基礎」

這是印度的第 3 次月球探險任務。2008 年 10 月,印度發射月球飛船 1 號,登陸器以撞擊方式「硬著陸」於月球;2019 年 7 月,月球飛船 2 號嘗試軟著陸,但登陸器因通訊斷絕而失控墜毀。

登月任務是如此艱辛,不光印度嘗試了多次失敗,就在月船 3 號登月前幾天,俄羅斯的 Luna-25 著陸亦失控並墜毀

但這些失敗風險,並未使中、美或印度卻步。對許多國家來說,在一個潛力未知的領域中取得先發優勢,有著更大的吸引力

著有「原罪:外太空的力量、技術和戰爭」一書的李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國際關係副教授 Bleddyn Bowen 表示:「在未來 100 年內,治理月球將是其他一切的基礎⋯⋯ 如果月球在經濟上愈來愈可行,你就已經取得先機。」

美蘇冷戰時代的登月,主要是為了彰顯國家威望。在太空競賽結束半個世紀後,如今登月參與者與他們的動機,都已經有所變化。

「有人認為,月球有巨大的軍事、戰略和經濟價值。其他人則認為,那裡有我們需要的資源。」美國智庫安全世界基金會(SWF)的計劃規劃主任 Brian Weeden 坦言,「老實說,我們不知道」。

光是 NASA 到 2025 年為止,登月計劃阿提密斯(Artemis)的費用就高達 930 億美元。全球企業也爭先恐後投入,在日本新創 ispace 登月失敗後,今年還有美國的 Intuitive Machines、Astrobotic 正競相追求首次商業登月的成功。

企業逐漸意識到,太空是一個戰略領域;加上造訪太空與相關營運的成本急劇下降,都讓登月的進展加速。

NASA 估計,可重複利用的商業火箭,如 SpaceX 的 Falcon 9 在進入低地球軌道的成本上,已削減了 95%。參與發展月球交通與通訊服務的企業,也有望達成同樣結果。

國家角力場

1979 年聯合國通過了「月球協定」,卻未取得俄、中、美的認同;雖然美國設計了自己的「阿提密斯協定」,但也沒有得到中、俄的簽署。

然而,競爭已經開始,也不僅限於美、中之間。印度也有載人飛向太空的野心,其低成本方法至今非常成功。月球 3 號任務的成本,據稱達 7,300 萬美元,但也不過是他國著陸任務的一小部分。

北京在 2007 年首次進行反衛星導彈測試,結果卻是「使印度達成一致共識,急須保護自己在太空的資產」,位在新德里的智庫「觀察者研究基金會」(ORF)分析師拉 Rajeswari Pillai Rajagopalan 說。印度終於在 2019 年,也測試了自己的反衛星導彈。

印度也試圖建立夥伴關係,在太空探索上抗衡中國,包括未來可能與日本一起登月,或與法國一起前往金星。

相比之下,俄羅斯 Luna-25 的失敗,打擊了它過去能與美國一爭高下的太空大國信譽。Weeden 表示,俄羅斯的太空計劃不見得就此瓦解,但它正位於下滑的軌道,而印度則在上升。

Bowen 指出,印度在所有需要於太空一展雄風的關鍵領域,都能自給自足,像是基礎設施、經濟服務、和軍事情報等。「如果它想要更積極的探索月球 —— 是的,即使這需要時間和金錢 —— 它都可以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