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太空競賽,月球南極為何成兵家必爭之地?

A+A-
8 月,月船 3 號在進入月球軌道時拍下的月球影像。 圖片來源:路透社

1972 年,當美國阿波羅號(Apollo)最後一次離開月球,科學家認為月球南極是乾燥荒蕪的。但從那時起,探測器顯示在南極的冷暗坑裡,可能隱藏有大量的冰水和稀土金屬。

月球南極被認為是月球上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印度月船 3 號月球探測器在 8 月底登陸,成功探測硫、鐵、鈣等多種物質,目標是尋得水冰的跡象,同時研究大氣並分析南極的組成;惟探測器目前已進入休眠狀態。而若在月球表面發現水冰,其價值將不可估量

因為有朝一日可用來為未來月球基地生產可呼吸的氧氣,也可為火箭燃料提供原料,幫助向火星發送任務。全球太空機構與民營企業視其為移民月球、月球探鑽和火星任務可能性的關鍵。

從荒蕪到可能

早在 1960 年代初期阿波羅第一次登月前,科學家就懷疑月球上含有水的成分。美國太空總署(NASA)阿波羅計劃太空人 1960 年代晚期和 1970 年代初期從月球帶回的岩石顯示,月球乾燥無水。但隨後,行星科學家觀察太陽終年幾乎照不到的月球極地地區隕石坑底部,似乎有存在水冰跡象。

2008 年,美國布朗大學研究人員用新技術重新探究那些從月球帶回的樣本,在火山玻璃微小珠子中發現了氫元素。2009 年,印度月船 1 號上的 NASA 設備也收集到數據,顯示月球表面確實含水。

如果沉積冰達到一定的量,甚至足以成為未來月球探索的飲水來源,或是用來冷卻設備。更進一步,透過分解為氫與氧支援前往火星探索或是滯留月球進行開採所需的氧氣。

「第一個成功的國家,將第一個獲取月球潛在的財富」

不論是中國或美國,都想以月球南極為基地,探索月球最難觸及的地方。「我們的目標,是學習如何在月球上生活和工作,並進行科學研究。如果月球成事了,就能繼續前往火星。」NASA 探索系統開發副署長 Jim Free 說。

李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國際關係副教授 Bleddyn Bowen 也指出,在多年延宕之後,中美兩國的月球計劃終於成熟,也引起了人們的興趣。「他們終於有了實現一切的技術。」

美國在 2017 年將太空探索重心從火星轉向月球。之後 2 年內,中國就展示了實力,領先全球首次在月球背面的遠側著陸。

「佔主導地位的大國,將能夠通過佔領領土並試圖管制,來阻撓其他國家的野心。」Tim Marshall 著有 The Future of Geography 一書,討論太空中的權力和政治。「第一個成功的國家,也將第一個獲取月球潛在的財富。」

但 Bowen 表示,儘管如今的 iPhone 處理能力,比首次登月時的電腦高出約 10 萬倍,風險仍然極高。「確保每件事都剛剛好,仍極其困難。」

太空船沒有衛星導航指引,小艇降落到月表之前也沒有大氣可幫助減速。月球上滿是坑窪和碎石,感應器很容易誤讀它們造成的陰影。

這場軍備競賽考驗的不只是國家的資源、科技實力,更是膽識與決心的展現,誰能率先插旗月球南極,就有可能在下一個世代的國力競爭中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