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

|共30篇|

NBA 轉播權之戰:串流平台要進來了……嗎?

NBA 全新賽季上月 25 日開鑼,由丹佛金塊主場對戰洛杉磯湖人,但場外消息似乎比場內比賽更受關注。現有轉播權即將到期,NBA 賽會正在洽商未來賽季的轉播權,由於愈來愈多觀眾透過串流平台而非付費有線電視觀看直播體育賽事,外界正猜測 NBA 轉播模式會否革新,引入科技企業加入轉播,而這些協議將如何改變觀看比賽的方式、影響美國媒體未來?

需要裁員的亞馬遜,只能走廣告舊路嗎?

去年亞馬遜廣告業務增長 58%,收入超過 310 億美元,成為僅次於 Google 和 Facebook 的美國第 3 大網上廣告銷售商。今年首 3 季的廣告收入,已超過該公司從 Prime、Prime Video 以及電子書和有聲書收入的總和,更計劃大額投資軟件,拓展廣告業務。亞馬遜在廣告界崛起,對數百萬商戶和用家產生哪些連鎖效應?

成為亞馬遜倉庫的代價:癌症

疫情下網購量本已極增,Black Friday 及 Cyber Monday 大減價也促進消費,接下來又要準備迎接聖誕佳節,無止境的購物欲令網上購物公司貨倉應接不暇,更令貨倉所在的社區備受各種污染困擾。根據物流顧問公司 MWPVL 的亞馬遜設施消費者報告數據庫,位於洛杉磯以東的內陸帝國地區(Inland Empire)擁有美國第三大亞馬遜倉庫,亦是大型電子商務中心,但居民的健康正因區域出現大量貨倉而受到威脅。

亞馬遜進攻醫療保健,輕而易舉?

亞馬遜正推出一系列醫療保健服務,像是線上藥局、遙距保健等。同時,它也利用雲端運算服務(AWS)來穩定發展相關功能、創建新的保健操作系統,包含管理醫療紀錄、利用人工智能預測個人何時可能生病等。它的目標客群範圍大得驚人:消費者、擔心成本的僱主,以及相關醫院和健康網站。

重構達荷美王國女戰士歷史

非洲西部國家貝寧(Benin),舊稱達荷美(Dahomey)。達荷美王國存在於 1625 至 1894 年間,該國曾有一隊非凡士兵 —— 達荷美女戰士。相比古希臘時代記載的亞馬遜女戰士,達荷美女戰士是現代歷史唯一有記載的女性軍隊。但時至今,關於她們的歷史記錄仍然不全,貝寧經濟學家、普林斯頓大學政治與國際事務教授 Leonard Wantchekon,過去三年一直尋找女戰士後人,希望重構這段歷史。

亞馬遜接班人,從貝佐斯的「智力陪練員」到坐正之路

7 月 5 日,亞馬遜成立週年紀念日,53 歲的 Andy Jassy 取代貝佐斯接任該公司行政總裁,而貝佐斯本人則於 7 月 20 日搭乘旗下 Blue Origin 的火箭上太空。這兩則消息,對亞馬遜股價或其 1.7 萬億美元的市值影響不大。市場的「不在乎」,或許證明了投資者現在對貝佐斯過去 27 年創造的公司機器十分信任。

亞馬遜新任 CEO,如何解決貝佐斯留下的「地球任務」?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在寫給股東的最後一封信中表示,希望改善亞馬遜作為僱主的聲譽。對於一家擁有逾 130 萬員工的公司來說,這是一個挑戰。一些投資者表示,考慮到該公司的全球規模和聲譽繼續受損的風險,這是一個需要全心全力投入的挑戰。

「浪跡天地」背後,關於亞馬遜散工的爭議

今屆奧斯卡最佳電影大熱「浪跡天地」(Nomadland),藉由喪夫失業的女主角 Fern 以小貨車為家,邊打散工邊在美國流浪的經過,展示長居露營車的現代牧民生活面貌。但 Fern 在亞馬遜倉庫當短期工的情節,近日卻引起爭議,質疑該片掩蓋該公司剝削工人的實況,矛頭直指其季節性聘用計劃 CamperForce。一些遊民就此現身說法,道出戲外的零工經濟環境。

「商場殺手」爆買商場,亞馬遜在打甚麼主意?

亞馬遜創辦人 Jeff Bezos 連續 4 年成為全球首富,有賴這間電商巨擘疫下再創業績兼股價高峰。反觀美國不少大型購物中心,則因為網購盛行及封鎖令而極為冷清,只能垂死掙扎甚至倒閉收場。但過去數月,它們開始「死以復生」,靠的卻是這位「商場殺手」亞馬遜 —— 它爆買各地廢棄商場,再改建為物流中心,甚至可能改變整個社區。

綠色和平:食肉獸注意!港人食牛肉,恐成燒毀亞馬遜森林幫兇

港大研究指出,香港是人均肉類消費量最高的地區之一,其中豬肉和牛肉消費量甚至比英國高出 4 倍!但港人嗜肉的飲食習慣原來可能間接破壞環境:香港每年從巴西輸入大量牛肉,而主要生產商的供應鍊疑涉及亞馬遜非法毀林活動,港人或被逼成為毀林幫兇。

有病仍要上班的亞馬遜員工

美國數以百萬計的人為避武漢肺炎,安坐家中上網訂購藥物雜貨,消息指龍頭網絡零售商亞馬遜(Amazon)這段時期的雜貨訂單量,比平日高出 50 倍。不過,公司是電子商務企業,但仍依賴工人繼續工作,貨物倉庫本身就是群聚之地,加上要收發不同地方的貨品,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不低。近日「紐約時報」訪問 30 多名倉庫工人、現任及前公司員工了解情況,發現亞馬遜的措施似乎跟不上變化,不少員工生病仍堅持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