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小店對抗亞馬遜,電商「白衣騎士」成華爾街新寵

A+A-

疫情中電商爆發,亞馬遜 2020 年由第三方賣家賣出的商品價值達 3,000 億美元,較 2019 年增長 50%,更佔亞馬遜總銷售額破 6 成,顯示這些小賣家成功依靠平台搭上網購熱潮。

然而,隨著業績增長,他們原本小巧、靈活的銷售模式不再管用。Thrasio 共同創辦人 Josh Silberstein 指出,小賣家的銷售額從百萬成長到千萬美元時,利潤率往往下跌,因為他們突然需要昂貴的外部協助,處理供應鏈、法律、客服等問題。

像 Thrasio 一樣的公司,又稱為聚合商(aggregator),正成為華爾街投資機構的新寵兒。

自 2020 年 4 月至今,已經有 74 家聚合商募得近 90 億美元,投資者包括摩根大通、安巨集資本(Advent International)等,其中領先的 Thrasio 募到 17 億美元,已屬獨角獸(估值逾 10 億美元的未上市公司)等級。

聚合商收購帶給小賣家的好處,是能擴大營收,甚至成為國際品牌。問題在於,亞馬遜的存在,本來就是為了幫助小賣家,不但可以接觸到因訂閱 Prime、愛在亞馬遜上購物的全球 2 億消費者,更可以使用亞馬遜提供的倉儲、物流服務,這樣一個讓銷售「民主化」的平台,為何還會讓聚合商崛起?

對小賣家來說,依附於亞馬遜本身就是一個風險。平台雖然能增加小賣家曝光率,但就像許多大型平台惡名昭彰的做法:一旦看到哪個商品火紅,平台就會憑藉自己的優勢,抄襲並推出自有品牌產品。亞馬遜就曾多次被指控抄襲

除此之外,亞馬遜有數百條不停變動的規則,如:禁止用完庫存、花太久時間回覆顧客或小賣家被懷疑造假評論,小賣家不見得跟得上,輕則搜尋排名下降,重則商店被暫停運作。例如一個孕婦腰帶品牌,亞馬遜懷疑該商品是假冒的,罰它停售兩個月,導致損失近 50 萬美元銷售額,但不同的是,小賣家可能撐不過這種意外打擊,聚合商的資本則能助品牌渡過。

Thrasio 共同創辦人 Josh Silberstein 表示:「我們是生態系中的『白衣騎士』,當情況變得太過複雜時,我們就在那裡等著幫忙。」

聚合商不僅可以藉規模經濟簡化物流等成本,一些小賣家知道要改善產品、行銷等細節,才能擴大收入,但因缺乏人手,心有餘而力不足,此時聚合商也有能耐接手。

就像 Thrasio 以 140 萬美元買下寵物除臭劑品牌 Angry Orange 後,一個 6 人組成的專業團隊拿著一張有 503 條項目的清單,細細檢視 Angry Orange 須調整的銷售細節,再分配給其他團隊,平均 34 天就能完成品牌大改造。這包括:確保商品照片佔圖框 8 成到 9 成面積、跟寵物網紅合作、根據搜尋和購買趨勢推出配備紫外線電筒的寵物除臭劑。最終,一個個小改變,讓 Angry Orange 的年銷售額在兩年內增加逾 7 倍、達 1,600 萬美元。

對聚合商來說:電子商貿本身就是品牌的殺手鐧,但擁有招牌商品並不足夠,要能有效實踐電商的策略,才可能拓展成功。換句話說,聚合商可以快速掌握到那些困擾、甚至拖垮小賣家的問題;單這些問題已算是種「全職工作」,應由另一間公司分擔。

面對平台上冒出來的聚合商,有些甚至可能成為下一個聯合利華(Unilever),亞馬遜態度目前還算正面。根據官方說法,亞馬遜歡迎新參與者加入,因為聚合商能夠改善產品價格、品質,顧客就會留下更多正面評論,進而吸引更多人在平台上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