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研發新型機械臂,人手將要淘汰?

A+A-
亞馬遜的機械人會將貨架運送到工人面前。 圖片來源:Watchara Phomicinda/MediaNews Group/The Press-Enterprise via Getty Images

2019 年,亞馬遜創辦人 Jeff Bezos 曾預測未來 10 年內,機械系統將可像人手般靈活捉緊物件。最近,他們於其科學博客發佈影片,展示新研發的捏夾 (pinch-grasping)機械臂,比沿用的「抽吸抓手」(suction gripper)操作更具彈性,有朝一日或可取代倉庫工人完成大量工作。

亞馬遜是美國最大的網上零售商和第二大私營業務僱主。6 月,根據其內部洩漏的一份研究報告,該公司如未能徹底改革,包括加強倉庫自動化,至 2024 年可能面臨人手短缺;加上 4 月,​​其紐約史丹頓島物流中心的工人,投票通過成立亞馬遜在美國的首個工會,面對可能日益壯大的工會勢力,倉庫自動化更事在必行。

新型機械臂採用現成的金屬夾鉗,由撿起物品到放於金屬滑槽只需 3 秒;結合多個攝錄鏡頭和機器學習,更可掌握不同形狀和質料;並透過運動規劃演算法,於擠擁的工作環境中導航,相比以往測試的其他機械模型,更能避免損壞產品。目前它只能移動重兩磅以下的物件,但已足以處理亞馬遜約一半的產品種類。

除了這款機械臂,亞馬遜早前還公佈一款名為 Cardinal 的機械模型,負責提取和分類已打包的貨品,以免員工在狹窄的工作空間搬運和包裝重型貨物時受傷,並有望於 2023 年將其引入物流中心。而去年,亞馬遜已推出名為 Robin 的機械臂,針對較輕的包裹進行類似任務。

亞馬遜發展機械人的歷史,可追溯至它以逾 7 億美元收購倉庫機械人研發商 Kiva Systems,其後 10 年內推出了超過 50 萬個機械人。亞馬遜為釋除工人被淘汰的疑慮,強調該段期間還僱用了超過 100 萬名員工;公司又在網上發文表示,這並非「人或科技」的二元決策,而是關乎「人和技術」共同創造更安全和諧的工作環境。

Kiva 機械人誕生前,工人每日需步行 16 至 32 公里,從成排的貨架上逐件提取或裝卸貨物。Kiva 可將貨架運送到工人面前,省卻了工人的體力勞動。然而,工人以前每日可能只處理 100 件貨品,Kiva 卻提高了亞馬遜對工人的期望,訂立兩倍工作配額,增加了工人在趕工期間的工傷率。

儘管新機械臂每小時能處理超過 1,000 件貨物,大約是倉庫工人的 3 倍,但仍需依靠工人從雜亂的貨架上揀選及提取貨品,還需由裝卸工人安放到移動貨架上的合適位置。Rule of Roberts 一書的作者 Martin Ford 認為,隨著亞馬遜的發展步伐,以及更多資金雄厚的初創公司建立機械人系統,或比人們預期中更快解決機械人的不足。亞馬遜堅稱機械人和工人將繼續共同協作,但有專家表示,將來企業可能始終要面對一個真正的決擇 —— 由機械人完成目前仍依賴人手的許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