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小丸子」裡小丸子的好友的小玉,經常一個困擾 —— 父親穗波真太郎太愛給她拍照,藉此記錄她的成長。不單在卡通世界,現實中不少家長都愛捕捉兒女成長每一刻,甚至更進一步在網上分享。不過有時過度分享這些成長照片,或會做成家長本人和子女的苦惱。
父母
|共39篇|
子女多少歲才應有智能電話?
時至今日,智能電話幾乎已成為兒童的必需品。但作為父母仍是會覺得兩難:讓孩子像別人一樣擁有電話方便聯絡、吸收各種資訊,還是趁年幼時先遠離這些電子設備,免受負面資訊影響?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就有專文,探討父母應在何時為子女提供智能電話。
拒絕為孩子提供智能電話的父母
時至今日,絕大多數青少年以至兒童都已離不開智能電話,朋輩關係亦大多建立在社交應用程式之上。「華盛頓郵報」報道,有父母堅拒為孩子提供智能電話,做法似乎剝奪了孩子擁有與他人同樣的權利,卻能保證孩子的精神健康。
【Soul Monday】爸爸為女兒學習鬢辮
在母親與女兒的親子時間中,紮鬢辮從來都是重要一環。不過,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有一群父親正在學習這種技能,希望父女間也能共渡這種幸福時光,亦想告訴孩子不應被性別定型的道理。
戰爭畫面氾濫,該如何安撫及教育孩子?
互聯網不只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亦令地球另一邊的戰況充斥你我的社交媒體。不少專家提醒,俄羅斯攻打烏克蘭至今,幼童有可能已從 Facebook 及 Instagram 等平台,看到炮轟城市、平民逃難或士兵傷亡等殘酷影像。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安撫及教育子女,讓他們理解當前事態?
移民退學潮下,學童如何面對離別?
新學年將至,不少學童會對重投繁忙學習生活感到忐忑不安。而更令他們不安的,相信是在移民退學潮下,要面對與玩伴分離。突然失去朋友難免令學童頓感失落及懊惱,美國一位親子博客兼父親 Rob Youngblood 就曾撰文,講解父母該如何陪伴小孩渡過這段艱難時期。
當「袋鼠」不可恥?南韓青年與父母們的雙贏
今年初南韓統計廳公佈,當地正值 3、40 歲的未婚男女當中,多達 4 成半至 5 成半人仍與父母同居。他們被媒體標籤為「袋鼠族」(캥거루족),長大了也離不開哺乳袋,無力自立。但事實上,部分「袋鼠仔」賺錢不少,也有「袋鼠爸媽」不願放手。對這些家庭來說,共住一室互相幫忙,反而達至某種雙贏。
鄭立:卡耐雞的人生指南 —— 投胎決定了你人生的大半
這可說是個投胎遊戲,而你的第一個選擇就是父母,這已經決定了人生的大半。父母的職業不僅與起始資源及能力有關,更重要的是,他們會給你額外的「人脈」和「時間」。
鄭立:聖鬥士星矢 —— 城戶光政為何比窮人生仔更仆街
在這種人眼中,全世界都值得被同情尊重,就唯獨你是欠了這個世界的。就像城戶光政一樣,他會有這樣的主張,是因為他自身過得很好,於是有種欠了世界的罪惡感,覺得需要贖罪。不過他不會找數,只會讓你找數。
【鼓勵生育】日本自販機賣紙尿片
自動販賣機於日本無處不在,售賣的商品更是無奇不有,除了飲品和香煙之外,亦有雞蛋、蘋果,漢堡包等食物甚至是金魚,有些則會售賣襯衫、內衣、領呔及口罩等用品。近年為應對出生人口減少,日本政府積極鼓勵生育,並致力提供育兒友善環境,飲品販賣機兼售紙尿片的情況因而愈漸普及。
【崩潰邊緣】殘障人士照顧者的悲歌
近日患有自閉症及中度弱智,不能自理的 21 歲青年,因年屆離開特殊學校宿舍之齡,要回家居住。同住數天後,母親疑不堪照顧壓力勒死兒子。可悲的是,現實中有不少照顧者與這位母親有著同樣困擾。武漢肺炎持續大半年,獲資助的護理服務大多暫停,殘障人士只能留家,被忽視的照顧者正徘徊在崩潰邊緣,迫切需要支援。
滯留在烏克蘭的代孕嬰兒
武漢肺炎疫情打亂全世界的常態,更引起另類的「骨肉分離」。據「紐約時報」報道,由外地父母委託烏克蘭代理孕母所生的嬰兒,在各國封關下被迫滯留原地。目前只有少量外國夫婦可入境與子女見面,大批嬰兒仍不知到何時才可被領走。
唐明:為何他們仇視「最可愛的人」?
林鄭曾經以「母親管教兒女」來解釋為何動用警察鎮壓年輕人,可以說是揭開了「中國式母愛」的底牌:那不是愛,只是約束和強迫,兒女若不服從,母親是不惜讓他們死的。「管教」這個詞也很點睛,中國的未成年監獄就叫「少管所」。
疫中產子:準爸爸不得入產房
為對抗疫情,德國政府上週宣佈多項措施,其中包括「限制醫院探病人數」,指引看似正常不過,但「德國之聲」指出,政府沒有為此作詳細說明,導致各家醫院做法不一,探病次數、探病家屬的年齡限制等各有出入。然而最令孕婦憂慮的,是醫院禁止她們的丈夫進入產房,懷胎十月的最後關頭,伴侶卻不在身邊。
當祖父母,需要上課嗎?
今時今日的父母面臨各種教養問題,所以有言做父母也要「考牌」,才可教出相對正常健康成長的兒童。但不少祖父母也要幫助照顧年幼孫子孫女,那麼,成為祖父母也需要專業意見嗎?美國已開始出現相關工作坊及課程提供幫助。
東瀛奇談:「當你孩子出生,等同背叛公司」
根據日本法例,新生兒父母均可享長達一年的侍產假,雖然沒有薪酬保障,但期間可向政府申請津貼援助。日本公民享受合理合法的權利看似天經地義,但背後或需承受公司「另類」壓力和代價,早前便有男子因侍產假問題將公司告上法庭,事件究竟因何而生?
石 Sir:香港藍絲父母
對著活在平行時空的父母,幾十年來都沒法改變其想法,移居英國前幾年也早已放棄遊說,也不寄望回港幾天會有甚麼突變。回港省親,只求看顧一下,確認他們身體無恙,嘻嘻哈哈聚幾天天倫。他們既要迎接美好中國新世界,唯有希望在那個我沒法理解不能欣賞的世界裡,有他們的生存空間。
毒親:一直壓迫孩子的父母
林鄭月娥早前接受電視台專訪,以個人育兒經驗舉例,稱「自己縱容孩子的任性行為,只會令孩子日後後悔」。先不論把現代社會中政府與民眾的關係比喻成父母管教子女,是否恰當;只談育兒,人們往往亦會陷入各種誤解 —— 以為孩子的要求必然出於任性、父母拒絕孩子的「任性要求」是理所當然的事。雖云「虎毒不吃兒」,但現實上確有一類「毒親(toxic parent)」,在親子相處上,一直壓迫孩子。
生育率屢創新低,新加坡如何挽救城邦未來?
現今普遍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增長滯後,新加坡亦不例外,生育率甚至跌至全球最低水平。如何挽救城邦的未來,人口政策再度成為焦點所在。
免費教育,刺激生育?
5 月 10 日,日本參議院通過有關幼兒保育及大學教育「免費化」的法案,在今年 10 月開始逐步實施。有關法案預計每年需要 7,764 億日元的預算,由同期實施的消費稅增稅收入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