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寄養家庭嚴重短缺?

A+A-
2018 年,一些兒童被護送到美國紐約市的寄養中心。 圖片來源:路透社

電影「流水落花」以寄養家庭為寫實題材,動人故事背後,早前有報道指本港因老齡化和移民潮,令寄養家庭流失;美國亦然。過去數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當地寄養家庭嚴重短缺,寄養家長一方面擔心病毒傳播,另一方面因經濟不景,愈來愈少家庭願意再接收這些兒童;在「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被推翻之後,美國聯邦憲法不再保障女性的墮胎選擇權,外界認為寄養兒童數字或會增加,最終只會加重寄養系統的負擔。

美國有一套家庭寄養系統來保障兒童福利,1997 年頒佈的「收養與家庭安全法案」(Adoption and Safe Families Act),促進兒童安置服務和安全。不過,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寄養家庭短缺,美國支援寄養兒童的非牟利組織 First Star 行政總裁 Lyndsey C. Wilson 表示,疫情期間有些孩子要從一個寄養家庭安置到另一處,有損他們的心理健康,這不是兒童的問題,而是因為照顧者擔心感染新冠病毒。疫情衝擊物流及供應鏈,亦導致嬰兒奶粉一度短缺,對那些完全依靠奶粉的寄養家庭來說,影響十分大。

根據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兒童和家庭管理局的報告,截至 2018 年,估計美國有超過 43 萬名兒童被寄養,其中 23% 是黑人。低下階層的黑人父母常因被指控疏忽照顧孩子,普遍比白人家庭更容易與孩子分開。由於疫情爆發,法院對外關閉,暫停探視,親生父母幾乎沒辦法反對分居安排,等待家庭團聚的時間比以往長。Wilson 稱許多人因為疫情而與家人失去聯絡,唯一方法是通過 Zoom 或視像會議,是其中一個最大的挑戰。

在美國,兒童被安置到寄養照顧系統的另一個原因是毒品。目前,俄亥俄州對寄養家庭的需求急增,超過 1.6 萬名兒童被登記在該州寄養系統,估計有一半是因為親生父母其中一方或雙方都是吸毒者。「紐約時報」曾報道,在俄亥俄州,2017 年有近 4,900 人因意外服藥過量致死,當中很多人來自賽歐托縣(Scioto) ,該縣的寄養安置率是全州平均水平的兩倍多。當地州議員曾推動立法,希望確保在有可靠的戒毒記錄之前,孩子不會被送回父母身邊。

去年「羅訴韋德案」被推翻以後,有聲音認為可能會使寄養系統不堪重負。機構 Foster Closet 聯合創辦人兼主任 Margie Hershey 表示,寄養兒童不會在出生時進入系統,而是在 6 歲或 7 歲時進入系統。推翻「羅訴韋德案」意味著一些原本可能選擇墮胎的人將懷孕至足月,她們誕下嬰兒後確實可能會把他送去收養,但多數人需要自行照顧孩子。該機構另一名創辦人 Martha Nord 和丈夫當了養父母 10 年,先後接待過大約 20 個孩子,她認為「羅訴韋德案」推翻將增加對寄養的需求:「從來沒有足夠的寄養家庭,我相信這種需求只會變得更大。」

「流水落花」放映會 + 映後座談會(半小時)

日期:4 月 5 日(三)

時間:上午 11 時 50 分至下午 1 時 52 分

地點:K11 Art House(7 院)

戲院地址:尖沙咀梳士巴利道 18 號 Victoria Dockside K11 MUSEA 4 樓

票價:成人 120 港元;學生/長者 90 港元

嘉賓:導演 賈勝楓

主辦:CUP 媒體及夕拾x閒社 Mellow Out

報名請瀏覽:https://pse.is/4v77w8